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困惑·整合内容·拓展意义(真分数、假分数 教学札记)

(2016-05-17 20:56:39)
分类: 我的随笔

 直面困惑·整合内容·拓展意义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札记

 

如果在学习“假分数”之前让学生判断:“5/4是不是分数?”会有许多学生认为5/4不是分数,理由是:“平均分成了4份,怎么可能取出5份呢?”在学生的心目中:分数表示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只能小于或等于整体,是不可能超过整体的。如下图,学生由于先前经验的影响,已经习惯于把几个圆看成一个整体作为单位“1”,许多学生认为涂色部分应该是7/8,很难理解成7/4


面对学生的困惑,“真分数和假分数”该如何教学呢?是仅仅停留于观察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将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还是需要把分数意义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呢?答案无疑应该是后者。那么,又该如何找到合适的问题和材料让学生体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有效理解假分数的意义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出示:把□张圆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

师: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分几张饼?我们就从1张饼分起。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

学生画图表示粉饼的过程和分得的结果。

生:1/4张。(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解)

师:把1张饼平均分成4份,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1÷4=1/4(张)(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一张圆饼平均分4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师:如果是分2张圆饼,每人一共分到多少张?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画图、列式,然后全班交流。

1:还是1/4张。因为还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4张。(班里许多同学赞同这种想法)

2:我认为应该是2/4张。因为第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1份是1/4,第二张饼平均分成4份,1份也是1/4,21/4加起来就是2/4

师:谁听懂生2的意思了?

生:她的意思是每人一共分到21/4,所以是2/4张。

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更有道理呢?

生:生2的有道理。(课件演示:每人分到了21/4,一共是2/4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算式是2÷4=2/4(张)(板书)

师:如果是分3张饼呢?

生:每人分到3/4张饼。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人分到了31/4,就是3/4张饼。(课件演示)

师:如果是4张饼呢?5张呢?

学生依次回答分45张圆饼相应分得的结果和算式。

师:如果饼的张数继续增加,你还会分吗?

引导学生分6789张圆饼,依次板书算式和结果,形成如下整体板书:

1÷4=1/4

2÷4=2/4

3÷4=3/4

……

7÷4=7/4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原来分数与除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用关系式表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0,所以,在分数里,分母也不能是0。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字母b表示除数,a÷b=a/b(b≠0)(板书)继续从上往下观察这些分数,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一起发现:1/4就是11/42/4是在11/411/4产生的。以此类推,3/4是在21/4的基础上加11/4产生的,4/4是在31/4的基础上加11/4产生的,……

师:现在你明白5/4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了吗?

生:就是51/4相加产生的。

师:还能继续加吗?加到61/4产生了——

生:6/4

师:累加到几个1/4时产生了7/4

生:7个。

师:101/4呢?

生:10/4(板书)

师:如果继续累加上去,产生的分数就会越来越——

生:大。

师:现在大家知道5/4这样的分数是怎么产生的了吧?

生:是51/4加起来产生的。

师:51/4就是5/4。现在你能把黑板上这些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试着分一分 。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42/43/4是一类,它们的分子都比分母小;5/46/47/410/4是一类,它们的分子都比分母大;4/4是一类,它的分子和分母相等。

让学生看书自学,验证自己的想法。

归纳:像1/42/43/4、……,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像4/45/46/47/410/4、……,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原来的课堂大多数只是从形式上把握真分数与假分数,要求学生记住分类的标准就可以了,试图绕开学生的疑惑点。其实,堵不如疏。上述教学,以“平均分”为抓手,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与“分数与除法”内容进行整合,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把分数单位作为生长点,在分数单位不断累加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假分数,在“总分关系”基础上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拓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