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能否成为国民健康的“大餐”?

(2008-08-24 17:23:30)
标签:

奥运

中国

健康

金牌

杂谈

分类: 热点评论

奥运接近尾声,中国军团的51块金牌如板上订钉证实中国金牌数历史性地突破超越了上届。中国军团如此势不可挡,恐怕在多数人的预料之外。的确,本界奥运中国在优势项目上再上台阶,在优势项目上不断成长,中国几乎在所有的项目上都创造了史上最好成绩,实现了奥运金牌的历史突破。

昨晚从广州回昆,傍晚去跑步,走到楼下听到来自云南地州的保安小伙子问一个老太太:“中国几块金牌了?”这几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迷奥运,为奥运的金牌总数欣喜若狂,悲喜交加......

有奥运就有金牌,有金牌就有民众的狂热。只是我们千万不要被这些狂热所迷惑,奥运标志国力,但如此多的金牌也不能表明中国国民的健康指数就排在全球的前列。在整个国家沉迷在奥运喜悦的时刻,我想给我们的一些健康机构泼点冷水,我们不要被奥运的金牌蒙住了我们对国民健康审视的眼睛,我们应借助奥运提升国民健康!

中国人在健康上还不能算世界强国,我国国民健康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我国的健康寿命和平均寿命均没有进前三,我们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们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力极为低下,就是一些“成名成家”的重量级人物在健康问题上及其弱智;我国的医疗体制还存在很多的病诟,看病难和对重治病和轻防病成为了一种难以改变的共识;对饮食营养的误区和盲目崇洋也是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

奥运历来有两种,一种是争夺金牌的显性奥运,一种是基于道义的文化感召力竞赛的隐性奥运。于前者我们早已成绩斐然,于后者,这个“奥运”是输是赢,还有待商榷。

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发轫于古希腊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到,2600多年来的奥运尤其是现代奥运,历来以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文明聚落中的竞赛,输赢有时很难捕捉。1936年8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当时德国以33、26、30的数量分别获得参赛国的金、银、铜牌第一,从奖牌数看,德国赢了,但从另一个隐性竞赛看,德国却输了。距此次奥运会8年又9个月的时间,德国才以一片焦土的代价,“赢”回了奥运最珍贵的价值之一――和平。

如果将国民健康比喻为一场奥运的隐性竞赛,那么我们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前两天美国《洛山矶时报》的另一项排行搒,更是给了我们一帖清醒剂,若将全国人口的数除以奥运奖牌数,北京奥运开幕以来的前6天,中国只能排世界第42名,平均近5000万人得一枚。如果将全民的健康水平和金牌数技术挂钩,我们又排在哪里?

从奥运精神的角度讲,国民健康强才是中国强,只有一个国家全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了,金牌榜上不断被刷新的数字才能体现体育强国的真正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确保中国国民的健康比奥运金牌榜更值得我们关注。奥运不能只是少数人的竞技,也不能搞成一个国家的“大秀场”,而应该通过奥运拉动国家对国民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真正在北京奥运后能体现国家带给国民的健康的盛宴,让全体国民通过北京奥运真正享受健康“大餐”!

只有这样,我们去和世界其它国家比金牌数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