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定生死》深层动机之二——其实,我们都在服毒
(2008-07-04 10:23:14)
标签:
饮食定生死健康文化原生营养 |
分类: 营养健康 |
《饮食定生死》出版后,一位方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书评,他说:十年前,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用愤怒的声音高喊“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声音穿透了香港红勘体育馆的上空,让当时的香港认识到中国摇滚界的深刻,让当时单纯如我感受到莫名的震撼与感动。现在想想,当时的愤怒或许源于对现实的反抗,虽然多少也有一些无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生存现状——我们生存的世界就是一个垃圾场。从书中得到的最大感悟就是“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服毒”,如何选择,权利在于自己,但是不看这本书,你的选择也许将成为病床上最后的呻吟。
方先生是对我的书理解比较精辟的人。
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实不容乐观。先不说我们吸入肺里的空气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单就我们的一日三餐来说,我们又吃进去多少毒素?咸菜,在发酵时产生的亚硝酸盐,积留体内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每天饮用的饮料、可乐中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同时由于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正餐食品由于在加工中过度使用盐、味精等调料导致长期服用后血压升高,而过多油炸食品则含有致癌物,同时油炸淀粉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洋快餐正成为下一代饮食中的“奢侈品”,让我们的儿童不断地向最多、最肥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我们无法改变空气质量,无法改变已经存在的污染,无法从这人垃圾场中抽身而出的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恢复原生营养的摄入,改变我们非健康饮食方式,从而减少毒素的摄入。
生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最终的死亡结局,但至少我们能决定我们将以哪种方式死去。是浑浑噩噩的吃出一身病,在临终前躺在病床上呻吟而亡,还是清清楚楚该吃什么吃什么,最后健健康康无疾而终?这,是一道选择题,但我们很多人忘却了选择。我们很多人忘记了:人,本可以无疾而终。平均寿命让我们很多人以为只要生病后还能苟延残喘,也算是在世上多等待了几年。我不是说我们都错了,但我认为在营养上我们有太多的错误信息。
我们被满街的大幅广告牌和电视里黄金时段的洋快餐广告吸引,而且广告中无一不在尽力展现洋快餐色、香、味,加上麦当劳、肯德基里熙熙攘攘人头涌动的现实对所有的人都将是一种诱惑。不过是10多年的时间,洋快餐在美国经营份额逐年下降,中国却成为麦当劳、肯德基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洋快餐在中国发展劲头如此之强令中国饮食顿时黯然,今天回头来看,中国的快餐打不过洋快餐,似乎必然,因为洋快餐的成功后面是整个美国文化的强势背景,洋快餐不过是美国经济战略和文化战略中一粒小小的棋子,或者一个局部战场。如果没有强大的英语文化的整体战略,没有好莱坞的全球推进,没有迪斯尼对中国孩子的潜移默化,没有美国大众文化和流行音乐对都市生活塑造和浪漫情调的标准预设,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胜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当然,最值得讨伐的是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明星、营养专家的鼓吹,让中国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服毒”。
不管你信不信,你的生死是由你每天的饮食决定的。我在书中讲的不是健康的真理,但绝对是常识。我们每天做的、吃的都是错的,我们知道毒品对我们的危害,但我们却不知道我们虽然远离了大麻,但我们一样在服毒,只是这些洋快餐、可乐、方便面是一种让你麻痹的香甜毒品。我们一天天服毒,过上二、三十年毒性发作让我们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