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東南亞開拓生活新境界
(2018-04-12 12:14:47)網絡經濟彷彿就是一場及時雨,落在本來枯萎的心靈上,讓生活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更有「範」地面對未來的挑戰。也許就是一種創新的激情,要在蕉風椰雨中找到不凡的經歷。如果你在雅加達市區千軍萬馬的交通堵塞中,無法趕去下一場約會,你只要在手機上約好了Go-Jek的摩托車手,衛星定位,讓他呼嘯而來的摩托車,為你戴上頭盔,帶你衝出交通堵塞的重圍,安全地、準時地,去到城市的另一端赴約。
這是過去不可能出現的場景,但卻是今天每一刻都會出現的鏡頭,也使得東南亞社會享受網絡經濟所帶來的便捷。更不要說網購之樂,吃外賣食品,讓交通不便的東南亞民眾都可以「彈指」之間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吃到想吃的美食。
這在「千島之國」的菲律賓和印尼,感受特別真切。從一個島到另一個島,往往要坐很多次船,或是坐小型飛機,舟車勞頓,但如今卻可善用網絡,讓出行及購物更有效率。
這也是網絡經濟帶來的「去中心化」,可以穿越島嶼的隔閡,讓每一個人都不再是一座孤島,而是可以依靠網絡經濟,穿越空間的限制,突破時間的束縛,在網海中贏得一個全新的世界。
因而東南亞是全球網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中國的資金與專業都有近水樓台之便,幾家重要的網商,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都在赤道地帶留下重要的烙印。尤其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重要經驗,都為東南亞市場帶來全新的動力,讓消費者滿意,也讓商家有更多的電子現金流,加速資金的速度。
但中國網商的經驗也不能簡單地拷貝、移植到東南亞,而是需要「因地制宜」,重視當地的需要和條件。像中國的網約車,到了東南亞的一些城市,就變成了「網約摩托車」,可以更適合當地的需要,衝破堵車的車陣,也更便宜。中國其實早就有「摩的」,但都是缺乏規範,流行於一些鄉鎮。而東南亞的「摩的」則更為規範,車手都穿上制服戴頭盔,也要求乘客戴頭盔。
而流動支付的興起,也使得東南亞的商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可以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超越了不少先進國家。這也是網絡時代的「後發優勢」。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落後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可以在產業鏈的一些部分,在支付方式等環節「彎道超車」,勝過發達國家。這是網絡時代的勝利,也是歷史加速發展的動力。
因而網絡經濟創新的生活方式,就像那些赤道地帶的午後驚雷,驚醒了老舊的商業格局,從一個地方的視野,轉向國際化的舞台。網絡上的「貨暢其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改變了東南亞六億人的生活方式,開拓生活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