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與中國心的心心相印
(2018-04-26 13:07:37)這是另一種的愛情故事。當中國芯與中國心都受到政治龍捲風的吹襲時,它們反而緊密的擁抱在一起,讓中國的「芯痛」成為一股上升的動力,讓壞事變好事,成為心心相印的傳奇。
面對美國制裁中興的挑戰,中國只有加強內部的制度建設與革新,務求在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加快速度,在高新科技的產業鏈上,可以實現關鍵技術的國產化,不用乞靈於他人,才不會被人掐著脖子。
這是一個警鐘,也是一次集結號,凝聚中國產官學界的決策者,面對一次外部觸發的危機,讓中國人可以看到內部的缺陷,反思為何長期以來沒有在關鍵科技上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而是愛貪小便宜,以「山寨」為榮,最後被人找到關鍵穴位,趁虛攻之。
還好這還不是死穴,但驚魂甫定,就要作出深層的反應,要面對這樣的變局,找到積極的對策。
從外交的大棋盤來看,必須看穿到基辛格主義的退潮。特朗普與美國的外交精英越來越勇於施展外交的壓力,全力壓制中國的崛起。這不是中國外交官所可以輕易逆轉的,而是要準確認識美國方面的意圖,拋掉幻想,才可以找出現實的應對方案。
美國的戰略意圖其實越來越明確,就是要遏制中國的快速崛起,避免中國可以迅速實現「中國製造二零二五」的宏圖。美國統治階層的精英認為,中國的崛起和飆升至製造業的高峰,肯定會危害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威脅到美國的霸權,也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這不是特朗普個人價值的選擇,而是美國兩黨的共識。這次對中興發動制裁,是由美國的專業評核機構作出決定,背後是民主、共和兩黨的決策者。那些幻想特朗普在兩年後下台、中美關係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一廂情願,都是不實際的。
中國的籌碼就是回歸市場的機制,在全球化的遊戲規則中與美國周旋。毫無疑問,在美國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中,官方的政策並不一定可以統攝一切。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與金融領域都對華府圍堵中國的政策不滿,認為這樣的貿易戰與「芯戰」最後只會冤冤相報,損害整個全球化的產業鏈,也使得大量的美國人失業與資金流失。
華爾街對於貿易戰就很不滿,認為這在客觀上是破壞全球化的遊戲規則,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也當然損害了金融界的利益,而中興事件,第一個受害人就是半導體公司高通,使它的收益銳減,導致可能爆發財務危機。
這都是中國可以著力的地方。政治的後方就是經濟,而經濟的前線就是政治;兩者斷不可分。中國可以在經濟的戰場中尋找政治的目標,在政治的烽火中發現經濟的陷阱。這是一場全新的遊戲,而中國也必須盡快掌握最新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