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春運‧雲端裏的中國
(2018-02-13 13:57:18)十年之前,春運不僅是艱辛的旅程,也可能是死亡之旅。二零零八年那年的春運,在雨雪紛飛中,公路與鐵路「柔腸百結」,一些回鄉的遊子就在路上遇上種種的意外,黯然斷魂。那些龐大的人流與車流與雪花,譜成了悲愴的春運交響曲。
但十年之前沒有人會想到的人工智能與雲端大數據的發展,使得今年的春運交響曲,不再是悲愴的音符,而是洋溢著開心旋律的歡樂頌。春運的每一個環節,都灌注了互聯網+的元素,讓購票的不用再擠著人海長龍裏,而是可以在網上透過指尖來完成。微信支付第一次可以用來做購票的支付。這幾年指尖上的經濟日趨成熟,揮動那一根人工智能的魔術棒,讓昔日痛苦的春運,成為指尖上的春運。
指尖跳躍的背後,其實就是雲端計算的力量。這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發揮 四兩撥千斤的效能,解決了很多繁瑣與困難的問題,即使在風雪中,即使在千軍萬馬中,雲端裏就是那一道獨木橋,鏈接不同的節點,解決了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
今年的春運大軍,預測的人次約二十九億多,大約和去年差不多,比起二零一五年三十七億人次的歷史最高峰,少了八億。這顯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在所在城市落地生根,不再奔跑於城市與鄉村之間,或是一些農民工回到自己農村的「宅基地」,另行創業,將城市的經驗搬到鄉村,尤其是今年中共中央頒發一號文件,強調鄉村的復興策略,提出不少政策的傾斜,推動創新與互聯網+的概念與實踐,估計全國二億五千萬的農民工有更多的選擇,打破長期以來在城市中陷入「二等公民」的局面,爭取在公共醫療與子弟基礎教育的領域中,公民的權利不再被剝奪。
事實上,中國正在改善僵硬的戶籍制度。一方面城市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民工來做建築地盤、服務業、快遞等工作,但又不給他們公民的權利,違反「社會公正」的原則,不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美名。
如今在雲端的操控中,全國一盤棋的管理,讓春運的出行與農民工的未來,都有了改善的空間,也開拓了一個人工智能解決棘手問題的先例。指尖上的春運,顯示中國人指尖上的人生,揭開了雲端中國的新篇章。
這新的篇章就是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為主導,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落實社會公正與高效高能的目標,推動中國更趨繁榮。這提升了人際關係品質,克服了海量的障礙,還讓龐大數量的樣本,成為大數據的重要基礎。
中國政治發展與高新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也開創了過去難以想像的世界,讓中國可以在雲端的人工智能軌道上,搭上開往春天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