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軟實力啟示台灣
(2016-04-07 12:30:44)以色列曾經是台灣熱愛效法的對象。一九六七年以色列的六日戰爭,以寡敵眾,發揮雷霆萬鈞的霹靂戰力,擊敗阿拉伯聯軍,震驚世界,也對台灣帶來了極大的振奮作用,蔣介石想像可以學習以色列,「反攻大陸」,收復山河。
但以色列一直獲得美國的支持,背後提供源源不絕的軍事援助;而駐台的美國軍事力量則在慢慢退卻。到了七十年代初期,華盛頓就已經與北京如膠似漆,背叛了台北,也使國府「光復神州」的美夢破碎。
但台灣在軍事上的絕望,卻在政治上千迴百轉,迎來政治上開放與民主的希望。蔣經國在一九八八年去世前,開放黨禁與報禁,使台灣進入了民主化的時代。台灣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成為全球華人社會的民主典範,也成為台灣民眾的驕傲。
但台灣的民主發展也陷入民粹的泥沼,在眾聲喧嘩的政治內耗中,台灣的競爭力近年不斷下滑,人均所得淪為「四小龍」之末,只有兩萬多美元,而新加坡早已上升至約六萬美元,同時台灣的公共基礎建設也因為政治內訌而停滯。桃園機場到台北市中心的機場捷運只有五十多公里,興建了二十年還未能通車,而大陸在十五年之內,已經興建了近兩萬公里的高鐵。台北「巨蛋」運動場因為政爭,遲遲不能完工,而核四廠也是建好後因為「政治不正確」而遭廢置,浪費資源。
因而蔡英文上台後,就要面對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挑戰,不要讓民粹成為國家建設的絆腳石,不要劃地為牢,在「台灣優先」、「台灣第一」等口號的催眠下,排斥全球華人對台灣建設的參與,也不要聽從綠營內部一些激進派系的鼓動,劃分「台僑」與「華僑」,將「華僑」視為次一級,傷害了全球華人的心。
事實上,以色列的強大,不僅靠內部人民,也是靠全球猶太人的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了四海一家的「猶太一體觀」,建立了一個「猶太文化共同體」,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一個維護以色列權益的銅牆鐵壁,力擋各種風雨。
這也牽涉到台灣的政治論述,在和全球華人的關係上,如何與歷史連接,延續孫中山「華僑是革命之母」的精神,等於是擴大了台灣的文化戰略的縱深,保衛中華民國的利益。
台灣學者楊儒賓去年出版的著作《一九四九禮讚》,就指出一九四九的政治符號不是台灣屈辱的開始,而是台灣奮起的機緣,因為台灣吸收了中華民族的精英與文化精華,在這島嶼上發揮巨大的文化能量,成為一股重大的軟實力。
這其實也是以色列的軟實力,將猶太民族的歷史智慧總結,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並且緊密地與全球猶太人連接。以色列可以,為何台灣不可以?
當年台灣在軍事上艷羨以色列的善戰,今天台灣卻可以在軟實力的建設上,學習以色列的文化精神,開闢軟實力的文化戰線,在傳承中華文化上,與對岸展開良性競爭,而不是在短視的族群政治的鬥爭中,自我分化、分裂,反而葬送了台灣的優勢。以色列的競爭力與軟實力,是台灣不能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