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與醜陋的風景
(2016-04-21 12:39:34)台灣最醜陋的風景是人。這是中國大陸網民對台灣詐騙案的感想,不滿這些來自台灣的詐騙集團肆虐中國大陸,而台灣的司法對此卻是無能為力,被抓捕回台的騙子集團大多輕罪或是無罪釋放,對大陸數以萬計的受害者,是在傷口撒鹽。
因而中國網民改寫當年廣州《新周刊》的封面標題《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將「美麗」二字改成「醜陋」,顛覆了大陸人民對台灣的形象,也顯示今天兩岸關係不能只是政府之間的權力博弈,也要面對民間社會的最新感覺。
令人驚悚的,是台灣詐騙集團所形成的產業鏈已經全球化,估計從業人數以十萬計,並且像麥當勞一樣,在全球各地尋找加盟者,提供「特許經營權益」(Franchise),以不同的語言「演出」。這不再是一種小打小鬧的犯罪,而是牽動全球的罪惡現象,對台灣的形象,也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但危機也是轉機,這次詐騙事件也第一次刺激台灣內部的集體心靈反思(Collective soul-searching),打破了藍綠的價值二分法。對於大陸民眾受到傾家蕩產的禍害、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殺身亡,台灣不少人都感到歉疚,認為要勇於面對,探尋解決之道,不能只是一味強調台灣的主權與人權。前民進黨立法委員郭正亮甚至因此與深綠的名嘴立委徐永明激辯。曾任海基會首任秘書長、著名的大律師陳長文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說「台灣人是人,大陸人不是」,揭露台灣政治暗藏護短心態,充滿偽善與雙重標準。
這也使台灣開始面對自己社會的陰暗面,思考為何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一個自詡為全球華人最民主的國度,卻成為「詐騙天堂」,禍害全球,這也使得中國大陸老百姓對台灣失望,覺得過去對寶島的無限嚮往,原來是一場「錯愛」。
而關鍵就是台灣對法治與人權的「錯愛」,只以為一切符合「程序正義」,重視疑犯的權益,就是法治國家,殊不知司法「實質正義」因此流失,受害人的權益無法保障,就會不斷姑息養奸,導致台灣詐騙集團全球化,成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無法撕掉的負面標籤。
台灣的民粹操弄,也導致台灣成為詐騙大國,以主權與人權的名義,縱容罪犯。這牽涉到台灣的司法改革停滯不前,從立法機構到行政部門,都未能優先解決詐騙問題。這也暴露了台灣管治能力的弱勢,法律條例落後,公權力沒有強大的意志去面對,最後任由台灣的詐騙集團全球化,禍水外流,成為另一種「台灣之光」。
但也是在這次詐騙風暴中,兩岸老百姓歷盡劫波,同受其害,以心比心,重新體會深度交流的重要,穿越美麗的與醜陋的風景,共同擁抱明天會更好的未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