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被父母虐死,内在可怕的心理密码
(2018-01-23 09:35:17)
标签:
幼女被虐死时评吴永麟情感 |
分类: 评论天下 |
据北京晚报1月22日报道,在女儿出生不久,年轻夫妇就将女儿交给孩子的奶奶抚养。没想到,接回后仅仅20天,孩子就被亲生母亲虐待致死。尸检报告显示,孩子是因暴力作用引发肺部弥漫性出血,致呼吸衰竭死亡。经审理,法院认定孩子的亲生父母犯虐待罪,母亲获刑5年,父亲被定罪免刑。
笔者阅读了这个新闻,感到内心沉重。官方公布,孩子是因暴力作用引发肺部弥漫性出血,致呼吸衰竭死亡。笔者认为,造成这起悲剧的发生,暴力只是表象,内在可怕的心理密码更需要解读,以警示世人。
一、缺失亲子关系的培养,让孩子对父母缺失依恋感——关系疏远,即使有血缘关系也会缺失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如果培养起依恋关系,往往会彼此产生信任感,彭伟夫妇把孩子送给奶奶抚养后,与孩子的奶奶相隔不过几公里,两人却极少去探望孩子。因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疏远就会有隔阂,这为教育孩子产生了障碍。
二、母亲的教育方式过于粗暴,造成孩子缺失安全感而失控——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粗暴只会让他更恐惧,孩子表达恐惧的方式就是吵闹。从孩子心理特征的角度看,1至3岁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保护好孩子。孩子才1岁,这位母亲对于孩子,孩子表现只要让她稍有不满,便会用手指对孩子戳戳点点。这对才1岁的孩子来说,产生了不安全感,因此,孩子一见到母亲就吵闹,这是因为母亲这样吓着了孩子。
三、虐待是一种心理疾病——强迫性重复。据法医检查,孩子的尸体上有30多处受伤,才1岁的孩子,30多处受伤是触目惊心了。从正常心理的角度看,孩子意外受伤1处,都是让父母很担心了,何况30多处受伤!从此可以看到,这对父母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对于虐待缺乏自省,更有可能他们有童年受虐的经历,从而形成强迫性重复的心理。
这个悲剧事件告诉我们:拥有血缘关系,如果没有注重亲子培养,疏远孩子,就会缺乏亲情,缺乏依恋感;请不要用暴力的方式去惩罚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粗暴只会让孩子更不安,孩子表达不安的方式是哭泣与逃离。
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父母越粗暴,孩子就会越恐惧,越哭闹。粗暴绝对征服不了1岁孩子,粗暴绝对不能让1岁的孩子变得安静。世界历史上,战争中的多起的种族大屠杀,避难的成年人由于恐惧噤若寒蝉,但婴儿却放声啼哭。这也证明,战争都不能让孩子停上啼哭。
这对父母真的很愚蠢呀,用粗暴的方式惩罚1岁孩子的哭闹,越惩罚,孩子越哭泣,最后导致孩子死亡,父母受到法律的惩罚,留下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