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义务教育哪方面输给中国

标签:
义务教育日本教育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日本的日本电视台(NTV)于2016年4月首播的电视连续剧《宽松世代又如何》的预告简介。该剧讲述被社会概括为“宽松第一代”的三个难兄难弟为了工作、家庭、恋爱以及友情困惑着、踌躇着,最后勇敢面对生活与人生的故事。(《观察者网》06-08)
日本义务教育在某些方面输给中国,这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那么,日本义务教育在哪方面输给中国呢?
一、在“宽松教育”成长起来的日本人,面对更多成长的迷惑,他们常被嘲笑,缺乏职场竞争力。据记者的调查,日本“松第一时代”+“最后的昭和年出生”,给予他们最独特的身份认同感,同时也让社会给他们贴上重重标签。这才会出现电视剧当中主角们的认知迷失感,本质上他们是昭和年出生的人,但却被真正的昭和年出生的人所轻视,认为他们是 “宽松第一世代”;在后面的“宽松世代”的眼里,他们又是嘲笑的对象,“昭和”在年轻的日本人眼里象征着死板和腐朽。 另外,1987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宽松教育”不是完全版的“宽松教育”,因为还是第一年实施,所以有许多地方没有完全按照《学习指导要领》贯彻,这更加造成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接受过“宽松教育”的。 然而,他们大学毕业时,日本刚经历过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经融危机,此时迎来就业的超级冰河期。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全变成买方市场,根本就不是像前辈所讲的“就职非常轻松简单”。招聘的人数大幅度削减,面试的难度与选拔的标准也大幅度提升。可谓正是应了前文剧情简介中的那一句:等觉悟过来才发现这个社会是“竞争社会”。
二、经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水平测试,中国上海的义务教育优越于日本的“宽松教育”。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的代表于2009年开始参与PISA,连续两届都获得单项第一与总分第一。这再一次证明,中国的义务教育的优越以及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
日本教育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教育,日本的义务教育在某些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是,中国上海的义务教育,优于日本的义务教育,超越日本的义务教育。这说明,中国上海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给予适度的压力,对学生要求严格,并且进行刻苦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是有好处的。中国上海的义务教育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教育的觉醒:如今,日本的“宽松教育”已经进入历史,日本的高中在2013年开始启用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从2016年开始的高中毕业生已经没有接受过“宽松教育”的了,日本已经全面废除“宽松教育”。
中国教育的理念:中国教育的官员,依然在大会小会上推行义务教育“减负”,这是否会重蹈日本“宽松教育”的覆辙,走向日本教育的迷惘呢?造成中国教育的困境呢?
中国教育应如何去超越醒过来的日本教育呢?日本已经全面废除“宽松教育”与中国正在号召“减负”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让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