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照护为何频频杀亲人

(2016-07-08 06:49:55)
标签:

日本照护杀亲人

时评

吴永麟

情感

分类: 评论天下

日本媒体最近不断报道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介护杀人」,也就是照护杀人,尤其是许多照护最亲爱的家人如自己携手相伴多年的妻子或母亲、父亲等,却把对方杀害了,或是跟对方一起寻死等,悲剧不断上演,而且频繁到了每两週就发生1次,甚至连自杀的算,则每天发生3件;而在照护亲人的人几乎每4人就有1人曾经有过想要结束被照护对象的生命,连NHK都推出专辑,内容衝击了日本社会。(《日经中文网07/06

 

日本照护频频杀死亲人,这反映日本社会的什么现实呢?请看笔者的分析。

一、日本每年有近乎1000件的照护杀人事件。据悉,每个人身边都可能出现需要照护的亲人,陷入照护杀人窘境的可能是你或我,并非他人的事谁都可能变成兇手;据日本警察厅「2012年的犯罪」中的统计显示杀人事件有884件,其中因为照护而杀人的仅有24件,但许多专家认为其实不止此数,像因照护痛苦而自杀的有292件,若真的全部都算的话,其实每年有近乎1000件的照护杀人事件,也就是每天有3件在发生中。

二、日本人为了照顾病重亲人辞职,家庭经济陷入贫困,贫因杀人成为第一要因。据悉,许多人辞职去照护双亲,或是照护妻子等,被称为「照护离职」;日本现在是超级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的人已经超过4分之1,而65岁以上,是每5人就有1人失智(认知症、痴呆症),非常棘手,因为疾病或失智等原因而需要照护的人非常多,估计约有600万人,而「照护离职」的人每年就有10万人,準备离职照护的人则达40几万人,因为想兼顾工作跟照护,几乎不可能。许多人为了照护父母等离职,丧失主要收入,生活陷入苦境,贫困是照护杀人的第一要因吧!去年1122日在关东利根川发现有对老夫妻的尸体,47岁的女儿以杀人与帮助自杀的罪名而遭逮捕,原来是失去收入的老爸爸拜托长年照顾失智妈妈的女儿「拜托杀了我们!」3人一起走到河中深处,原本打算一起自杀,让日本社会非常震撼。

三、 日本照护长期照顾患病亲人,心理负面能量的积累,造成心理畸形扭曲杀人。据悉,有位在NHK告白自己差点没把母亲杀掉的中年男人说:「我觉得自己像是照护机器人,除了照护之外,丧失活下去的意义!因为失智的母亲,全天都被绑住了,我像是上了照护的手镣脚銬,没有丝毫的自由!像是在坐照护的牢!因此会想母亲早点死的话,我才能解脱!」很悲哀的是许多被照护的人失智,因此无法认识到照护者为他们付出的心血与牺牲,还常会辱骂、刁难照护者,让照护者忍无可忍,许多年老的丈夫因此而对最爱的妻子下手;或是儿子、女儿也因此在心理上觉得无法再撑下去了,也有儿子表示,看到失智而不认得自己还每天吵闹的母亲,不觉得她是母亲,而是「穿了母亲的皮的妖怪」,才会对母亲下手!

中国城市出现过保姆杀老人的新闻,中国陪护杀亲人的事例虽有,但也极少。而日本每年有近乎1000件的照护杀人事件,这让人深思。这反映出日本人性的弱点,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缺陷。日本人的文化里,对于丧失社会功能的人群,怀有深度的冷漠。日本文化里,缺乏包容,日本人的孝文化比不上中国的孝文化,中国人更懂得孝敬老人。

日本进入老龄社会,照护杀人或许不仅是日本老龄化社会出现的问题,这里有什么反思呢?

为了预防日本照护杀亲人悲剧的发生,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1、轮流照护。有兄弟姐妹几个人的,要轮流照护,这样可以给彼此休息、生活的空间,可以减少压力;2、在经济上进行分摊。兄弟姐妹分摊父母的赡养费,可以减少生活的压力;3、不要辞去工作。工作时可以请计时护理照顾亲人,但不要辞去工作,工作是生活的根本;4、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生活要有质量,自己过得好才会照顾好老人;5、不要万念俱灰和情绪低落地生活,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要要有信心,可以和患病老人(有必要时让老人坐在残疾人专用的车上)一起去欣赏大自然,去看风景,分享美好的生活;6、要有生活的支持系统。经常和朋友、亲人聊天,倾诉内心的压抑,获得情感的技持;7、要保持适度的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的平衡,排除人的情绪积压。8、把照顾亲人的重担变成别人眼光中的风景。

笔者认为,关爱亲人,照顾亲人,是一种爱的能力,是一种感恩的能力,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修行的过程,是在教化社会,教育孩子,提升自我。杀人一定是走火魔,遁入魔道。对于孩子和社会,是种下恶果,留下恶缘。因此,不管怎样艰难,都要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伴侣。不管遭遇生病、贫穷、苦难,都不离不弃 ,这种爱的能力会种下良缘,因果轮回,下一代会懂得爱,会用佛的慈悲智慧来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