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状元不一定比农村学生好
作者:吴永麟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论坛(2009)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
他说,“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会知道尊重别人,会更能吃苦。”他认为,素质要全面考量,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一个农村的孩子素质更高。“他们能吃苦耐劳,尊重别人,知道感恩,这是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更高的素质”。(《大洋网》11月8日)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北京论坛(2009)举办期间接受采访时,他提出“素质要全面考量,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一个农村的孩子素质更高”的观点,笔者支持他提出的这个观点,认为他对于学生更注重于人文方面的关注。
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他们受的教育条件不如城市的孩子优越,如果把唱歌、跳舞、绘画、背诗、解题等方面作为学生的素质,农村的孩子会不如城市的孩子。农村孩子是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与困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到的是残缺不全的教育。笔者近来经常看到一些担忧农村大学生素质不如城市大学生的文章,读后让人忧虑,的确在一些方面,城市孩子在优质越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乡村的孩子在落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城市孩子在某些素质上比农村的孩子全面。
笔者认为,把学生的考试分数及唱歌、跳舞、绘画、背诗、解题作为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的评价,这是偏面的行为,更是一种误导。教育不是一种否定,而是一种发现、激励与唤醒。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如同在荒芜之地长起的树苗,经受着恶劣环境的摧残,但生命百折不挠,他们是一群充满生命力的精英。因为自身地位卑微他们更知道尊重别人,能吃苦耐劳,知道感恩,这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及能唱歌、跳舞、绘画的城市孩子确实更有素质。对大学生来说,优越的精神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源泉,大学生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煅炼出来的意志品质是生命的精神花朵。农村孩子因为更能尊重别人和感恩会给他们带来好的人缘,给他们创造团队精神的潜质,给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更能吃苦耐劳会让他们自信地面对人生的挫折,能沉着地面对人生的困局,走向人生的成功。这些构成了农村大学生优越的心理品质,是值得我们为农村大学生所欣赏的。
现在城市的孩子,面对条件优越的教育其实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在追求应试技能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的精神品质的锻炼,忽视了挫折教育。许多城市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感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说,这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心理造制的缺撼。
北大校长周其凤提出的观点,希望能给现代教育更多的警醒与启示,希望农村孩子更自信地面对人生,希望城市孩子更重视人的意志品质的煅炼。
网上公示官员述职是民意工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