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阅读:宝黛钗心灵的碰撞——读《红楼梦》第32回札记 夏麟书

(2016-12-18 17:19:31)
标签:

《红楼梦》专题

文本细读

《红楼梦》第32回

宝玉黛玉

夏麟书

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专题阅读:宝黛钗心灵的碰撞——读《红楼梦》第32回札记 <wbr>夏麟书

宝黛钗心灵的碰撞

——读《红楼梦》第32回札记

夏麟书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与之相关的女子史湘云、袭人,都在同一回出现,并对她们复杂的心理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和描摹,对宝黛钗爱情纠葛的走向与结局呈现出基本的态势,这非第32回莫属了。

    史湘云一到怡红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是袭人与湘云叙谈久别情况,后来话题由贾宝玉失落的麒麟转而谈到史湘云送给袭人戒指等事。又由戒指引出史湘云和袭人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议论和评价。史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贾宝玉听了史湘云心直口快地赞扬薛宝钗,并对林黛玉有微词,就说: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史湘云立即针锋相对地说: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从这第32回开篇史湘云、袭人、贾宝玉简短的话语中,已透露出重要信息:史湘云和袭人是喜爱薛宝钗,对林黛玉保持了一定看法。而且他们对贾宝玉特别喜爱林黛玉的态度也是甚为了解的。接着从袭人求湘云做鞋而引出的史湘云曾做的扇套子,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引起史湘云的越发不满。史湘云说道:越发奇了。林姑娘她又犯不上生气,她既会剪,就叫她做。于是进一步引出了袭人对林黛玉的抱怨。袭人道:她可不做呢。绕这么着,老太太还怕她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她做?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袭人作为贾府的一个丫环,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背后贬斥林黛玉,而且是当着林黛玉最心爱的贾宝玉的面说这番话,这何其险恶!林黛玉在贾府是处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已见一斑。

    紧接着贾政叫宝玉去会贾雨村,这又进一步展开了贾宝玉与史湘云及袭人的思想分歧。湘云说宝玉: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这些读书做官的理论是最使贾宝玉所蔑视的。谈到此,贾宝玉与史湘云之间在思想上是南辕北辙,冰碳不融。于是贾宝玉也毫不客气地讽刺湘云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随之引发了袭人所说薛宝钗向贾宝玉谈经济学问一事所遭到的难堪,以及袭人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褒贬相反的评判。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也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教人尊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她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她,你得陪多少不是呢。此时的袭人抓住时机不放,一方面说薛宝钗如何真心关心宝玉,让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学问,遭到宝玉的无礼,也能忍耐,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教人敬重。另一方面,在对比之下,又踩林黛玉一脚,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她,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贾宝玉是真心爱着林黛玉的,因此在湘云和袭人的舆论夹攻面前,毫不退让。并且义正辞严、是非分明地为林黛玉辩护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贾宝玉说的此话,恰恰叫林黛玉听见了。因为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怡红院,因怕麒麟之事,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事来,林黛玉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蛟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料正听着了宝玉这番知心话。此时林黛玉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林黛玉的惊、喜、悲、叹,是绝妙的自我分析,是知己知彼的理智的思考。归纳起来,表达了以下几点意思:第一,贾宝玉果然是自己的知己,庆幸自己眼力不错。第二,贾宝玉对自己的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这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下是会被人利用,遭致不测的。第三,既然彼此为知己,何必有金玉之论,何必来一宝钗。这第三者的插入,必然会在他们爱情的命运上投入阴影,权衡利弊,深感自己不是薛宝钗的对手。第四,父母早逝,无人为自己主张。第五,自己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林黛玉对当时主观、客观环境的分析,以及对自己情况的实事求是的认识,是非常理智的、冷静的、明哲的。她虽然真挚地热烈地爱着贾宝玉,但展望前途,不寒而栗。在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林黛玉这样一个弱女子,而且父母早逝,谁人为其主张?薛宝钗何其咄咄逼人,林黛玉犹如狂风暴雨中的一根游丝,是极易被摧折的。因此,她只好把对贾宝玉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抑制自己,磨损自己求爱的勇气。但越是这样,她越不能自拔。在这天地间,贾宝玉是林黛玉心目中唯一的一颗星星,唯一的一片绿州。失去他,生命将暗淡无光,将失去任何意义。这情感犹如火山一样,必然爆发,越抑制将爆发得更为猛烈。

    当林黛玉抽身回去时,恰好贾宝玉赶上来,他见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并禁不住抬起手来替她拭泪。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挚爱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于是林黛玉就宝玉说的死活二字做文章说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林黛玉这一激,急的贾宝玉一脸汗,筋都暴起来,林黛玉忙一面解释,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这时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你放心三个字,是贾宝玉发自肺腑的对林黛玉的表白。这是对封建主义桎梏的抗争与呐喊。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她完全理解贾宝玉所说你放心这三个字的含义。但林黛玉故意说: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于是贾宝玉继续诉说肺腑之言: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贾宝玉的肺腑之言,林黛玉听了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此时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只有心灵的碰撞,一句话也说不出,相互只是怔怔的望着。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两人怔了半天,只好分手了。贾宝玉还要说什么,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此时,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正巧袭人出来送扇子,贾宝玉便一把拉住袭人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宝玉一时醒过来,羞的满面紫涨。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爱慕而相思成病,贾宝玉如痴如呆,林黛玉又恨又哀!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态,实际上已在他们的爱情上蒙上了不详的预兆。

    此时薛宝钗出场了。她只见到宝玉的身影,而未见到他,由他过去了。此处作者运用了虚实笔法。林黛玉来到怡红院,在无意中听到贾宝玉的知心话,在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复杂思绪下,毅然决然地离开贾宝玉,拭泪而去。而贾宝玉偏偏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去会客,见到了拭泪慢行的林黛玉,于是两人相遇,倾吐肺腑,各表情意,以致进入了两人都怔怔的望着的境地。这是何等的实实在在。但这实却是虚的,他们的爱情命运难以把握。而薛宝钗出来是见到了贾宝玉的身影,却由他而去,可说是扑了个空。这是虚的,但虚中却有实。薛宝钗工于心计,满怀信心,一步一步做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向既定目标前进。

    薛宝钗也关心史湘云在怡红院的情况,因此问袭人: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当袭人说起让湘云做鞋之事,薛宝钗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她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她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她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薛宝钗这段话,一方面对史湘云表示同情与怜悯,一方面是在对比中显示出自己的优越处境和身份。尤其是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等语,更是一箭双雕地把林黛玉也囊括在其中了。接着又笼络袭人,主动地要给袭人做贾宝玉的活计。薛宝钗故意欲擒先纵地跟袭人说:你理他(指贾宝玉)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于是薛宝钗水到渠成地说:你不必忙,我替你做些如何?袭人十分高兴地说: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袭人是王夫人最信得过的侍候贾宝玉的丫环,薛宝钗非常明白,抓住了袭人就是征服贾宝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恰恰这时,一个老婆子传来金钏儿因挨王夫人打并被撵走以致投井而死的消息。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而薛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而死,感情上极为冷漠。她想到的是王夫人,这又是亲近王夫人的最好时机。于是她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薛宝钗当然更清楚:抓住王夫人比抓住袭人是更为重要的一着。

    薛宝钗见王夫人,作者只简短地写了二段文字,却包蕴着薛宝钗的四步策略。第一步是假装不知,弄清原委。薛宝钗明明知道金钏儿投井死了,却假装不知道。当王夫人问她: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第二步是颠倒黑白,有罪的为其开脱,冤死的受其贬斥。当王夫人说:原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几下,撵了她下去。我只说气她两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为我的罪过。薛宝钗立即为其开脱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并贬斥金钏儿: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薛宝钗为取悦王夫人,竟然冷漠到失去是非公道,为罪恶者涂上慈善的面孔,为冤死者捏造谎言,泼上糊涂的脏水。第三步是拿钱买命。当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在薛宝钗看来,一条人命只不过值几两银子。第四步是巧施计谋,两相对比,利用两套衣服,比林黛玉占先一步。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她装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做生日的两套(这是王熙凤故意作弄林黛玉——笔者)。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她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她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装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她。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林黛玉是做生日,才给做两套衣服,薛宝钗是平常日子也做两套衣服。一个穷得可怜,一个富的阔绰。薛宝钗旧衣服有的是,平日给丫头穿,笼络人心。林黛玉孤身一人,又有什么东西可给人?薛宝钗从来不计较这些,表现的落落大度;而林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三灾八难的岂不忌讳?这两相比较,在王夫人的心目中,谁优谁劣,昭然若揭。

    此回的末尾,写宝钗取回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只在此时,薛宝钗才见到贾宝玉一眼。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走了。

    当我们追踪踢迹,把这第32 回里出现的人物及其主要语言再一次咀嚼回味之后,自然会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真挚相爱的,而且在此回中已爱到白热化的程度。他们的爱是以共同的思想和情趣为基础的。他们追求自由,渴望幸福,反对封建传统的束缚。他们的爱不为金钱、地位、权势所左右。这种理想的爱情不仅在当时是时代的先进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种真诚的、纯洁的、理想的爱情,将永远是人们为之奋斗为之追求的目标。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终于没有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他们真挚的爱情被扼杀了,他们终于以悲剧告终。

    2.薛宝钗作为未婚的青年女子,有权利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她爱贾宝玉,是可以理解的,但贾宝玉并不爱她,他爱的是林黛玉。这样,即使薛宝钗以后与贾宝玉结为夫妻,这也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因为贾宝玉与薛宝钗没有共同的思想和情趣。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因此薛宝钗的爱情,也被葬送了。她得到了贾宝玉,并未得到真正的爱情。薛宝钗实际上也是以悲剧告终。

    3.宝黛钗爱情纠葛的发展与结局,林黛玉与薛宝钗究竟谁能得到贾宝玉,在此回中已显露征兆。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但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弱不禁风。从王夫人、凤姐直至史湘云、袭人,这些人的言行均对林黛玉不利;而薛宝钗却完全赢得了她们的赏识。以共同的思想和情趣为基础的木石之盟在逆风中运行,屡受挫折,终将遭致毁灭;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础的金玉之缘,正在步步占据优势,最终被封建势力所保护,酿成没有爱情的婚姻,自食苦果。由此可见,封建主义制度是青年男女人生悲剧之总根源。不砸碎封建枷锁,何谈自由、解放。

    4.曹雪芹写《红楼梦》是突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在此回中,虽对一些人物只是寥寥几笔,却已鲜活传神。贾宝玉的纯真热烈、如痴如呆;林黛玉的远见卓识、命薄如纸;薛宝钗的工于心计,春风得意等等,均描摹得淋漓尽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之盟这条线,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之缘这条线,各写得泾渭分明。从第32回这一角,已可窥见《 红楼梦》这座艺术宫殿之金碧辉煌。

注:

    本文引文均见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其中的字,凡指称女子的均改为

                                           来源:《学术交流》1996年第6

 

    作者:夏麟书(1932-)笔名林濡、北辰。上虞市上浦镇浦口村人。大学学历,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众》副编审。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黑龙江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编辑和研究工作。


专题阅读:宝黛钗心灵的碰撞——读《红楼梦》第32回札记 <wbr>夏麟书

唯知最后境,更惜当下缘。


所谓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哪怕知道生命本相是虚无荒诞,

也能深情地活着。

懂哲学的人,应该是对生活既不充满渴望却又时刻努力向前的人。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吴泓“高中语文专题(模块)学习”教改实验十年评价辑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17vu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