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浅论《氓》是否为弃妇诗以及女主人公沦为弃妇的原因 张馨元

(2016-08-28 17:56:05)
标签:

《诗经》专题

学生评价性习作

《氓》是否为弃妇诗

沦为弃妇的原因

张馨元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浅论《氓》是否为弃妇诗以及女主人公沦为弃妇的原因 张馨元

浅论《氓》是否为弃妇诗

         以及女主人公沦为弃妇的原因

高一(13)班  张馨元  星级:★★★★★

 

    弃妇的概念是因某种原因被抛弃或遗弃的妇女。一部分人认为《氓》这首诗不是弃妇诗,如赵巍在《<诗经·卫风·氓>不是“弃妇诗”》一文中指出了以下原因:

    1.今人以《氓》为弃妇诗大多本之于宋代理学家代表朱熹臆断此诗“淫妇为人所弃后的悔恨之词”。

    2.诗的末章内容足可证此诗是女子自绝于男子,而并非被男子逐回娘家的。女主人公虽然有悔有恨,但是她并不是期盼丈夫回心转意,而是毅然决绝地离开他。

    3.时人并无女子从一而终的观念,而时人也没有对此类事件的女主以不贞视之。

    4.春秋时期女主人公所处地域对偶婚形态残余。女主人公虽择人不慎,但并不是被男子抛弃的。

    以上几点也是如今一部分人认为《氓》是弃妇诗所持的主要理由。

    宋代推崇理学,而朱熹是理学的代表,所以,他不能接受男女随意的方式,古代学者将其论为弃妇诗源于此。但有成见的人所作之词,固然不会作为当世判断的依据,因此,如今欲正确判断此诗是否为弃妇诗的人,当然不会参考理学家的作品。那么,我们就在当时的背景下,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探究此诗是否为弃妇诗呢?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一段婚姻中,一方被抛弃并非仅仅指形式上的。在现代,当一方变心,而另一方未变心,从感情的角度上,后者已被前者所抛弃了,但当双方都变心,就没有“被抛弃”一说了。并非等到前者递交离婚协议时后者才算被抛弃,这是形式上的“被抛弃”,而真正维系一段婚姻的并非仅仅是那一纸婚书。况且,按照一部分人的逻辑来说,在如今你的恋人三心二意,对方并未提分手,你黯然离去,那么你就不是被抛弃的那个人吗?要到他真正说出“分手”这两个字时,你才是被抛弃的那个人吗?恐怕当今之人都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吧。那么,在古代,特别是在春秋时期对偶婚形态残余的情况下,这种逻辑更是说不通的。这种形态的婚姻中男女随意结合与分开比之现代婚姻反而更不形式化,反而很像现代的男女恋爱、同居。当女主人公看见男子的三心二意后,悲愤地决然离去,她清醒地明白“氓”不会回心转意,不久的一天他会抛弃自己,因此,她的自行离去是在明白结局后为了让自己的自尊心将来不受到严重践踏的勇敢、洒脱之举,但并不能说她不是被抛弃的人。最后,时人对此类事件的看法是女子没必要从一而终,意思是女人不必在抛弃他人或被抛弃后孤独终老,可再与其他男人相结合,可并不能表示她不是被抛弃的。因此,我个人认为,此诗仍然可以确定为弃妇诗。以下,我将从两方面阐述女主人公为何沦为弃妇。

    一、两人婚姻动机的不同导致对待彼此态度的不同

    从“子无良媒”“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可以看出双方是由于某个原因婚姻受阻的,而这个原因就是男方的地位、经济状况不如女方家,所谓的门户不相当。从“抱布贸丝”可知男方是个商人,而女主人公后文用“桑”作比喻可推断出女方家可能是手工业经营者,且从“以我贿迁”可看出女方家庭比较富裕。因为在婚姻如此受阻的情况下,以及女主人公被抛弃后家中兄弟的态度来看,女方家给的嫁妆规格肯定不高,所以,可以推断,她会把自己平日的首饰、积蓄一并作为陪嫁物。从女主人公的种种行为来看,她的婚姻动机很单纯,就是对“氓”的爱。古代嫁妆是女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女人将嫁妆给谁是自己说了算,女方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读书或者经商。在古代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软弱的媳妇的嫁妆被婆家霸占的,但这种事若传出去,是对婆家名声很不利的。从女主人公对“氓”的痴情以及“氓”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不难推测,女主人公会用自己的嫁妆补贴家用、资助“氓”经商。

    “氓”不请媒人的原因也不难推断,他认为自己请媒人提亲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女方家会因门户不当而拒绝他,他只能凭女主人公对他的爱让她跟自己结合,因此,连请媒人这环节都省了,从开头“氓”的怒中可体察到他的一丝惧怕,但女主人公的承诺给了他定心丸。而且不请媒人对于女子的嫁妆是没有保障的,这种轻浮的态度和阴暗的心理哪里称的上对女主人公是有真正的爱的呢?对“氓”来说,看到曾经的玩伴出落得越发美丽,而且经济上能给予自己帮助时,是否就开始策划一段掺杂着利益的婚姻呢?实在不好判断。结合后,女主人公的嫁妆都用来补贴家用和资助自己经商后,态度自然变得很坏,暴躁的脾气越发暴露,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很正常的补偿。

    一人不计较地辛苦付出,另一人不断理所当然地索取且态度差,爱情的天平失衡,婚姻也终将破裂,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二、当时社会制度造成的男女不平等

    由于女主人公的嫁妆都用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经商,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令她没有底气在两人关系中与“氓”处于平等地位。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也可推断出“氓”身份的变化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在这首诗的开头,对于男主人公的称呼是“氓”、“子”,而后来变成了“士”。什么是“士”?“士”在先秦时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由于商人在当时地位较低,所以,很多有钱商人会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买官,而“氓”也极有可能是在接受资助后经商成功,进而买官提高自己的地位。男人在地位提高时会希望自己的伴侣也拥有与其财富相匹配的美貌,而此时,女主人公已色衰爱弛,他自然产生了抛弃女主人公的想法。从诗中我们可推断出女主人公并无子嗣,因此,这样色衰爱弛、嫁妆所剩无几的她,注定是要被抛弃的。牢固的婚姻必须要以双方的平等为基础,也就是说,双方都要有独立的生存能力,而当时社会的制度注定了男女的不平等,于是女方往往用嫁妆来维持这份平等,但女主人公自己放弃了这份保障。

    而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了两人的婚姻在短短几年就走到了头。

 

参考资料:

1.吴泓工作室新浪博客-诗经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2.《<诗经·卫风·氓>不是“弃妇诗”》 赵巍

3.百度百科:士、女子嫁妆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附1: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附2: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