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许士杰

(2016-08-27 11:44:07)
标签:

《诗经》专题

课程资源

尹吉甫与《诗经》

许士杰

分类: 专题:文史-哲学-宗教…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尹吉甫与《诗经》(上)

许士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生活,跨度近600年。

    据《尚书》记载,《诗经》中最早的诗篇为周公姬旦所作的《豳风·鸱鸮》,大约写于西周初期;《诗经》中最晚的诗篇是《陈风·株林》,大约写于春秋时期中叶(据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诗谱序》记载)。

 

    《诗经》的产生

    那么《诗经》是怎样产生的呢?有采诗说、献诗说和删诗说三种说法。

    采诗说——

    是说周王朝为了了解民情,从民间采集诗歌。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食货志》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大意是:每年的初春,冬天聚居在一起的百姓,将要分散到田野去,从事生产劳动。这时,采诗官就会摇着木制的大铃巡视在路上,向百姓采集民歌,然后将采集到的民歌献给朝廷的乐师,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所以说,周天子足不出户而天下事尽知。

    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也称公羊子或公羊寿﹚编撰《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五谷毕,人民皆居宅,男女同巷,相从夜绩。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下。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大意是:庄稼收割完毕,百姓就整天呆在家里,男女同住在一个巷子里,夜晚相邀在一起,搓绳纺线。从头年十月到次年正月底,男女有所怨恨,就聚集到一起来歌唱,饥饿的人唱歌,希望能得到食物,劳作的人唱歌,赞美他们所做的事情。男人六十岁、女人五十岁还没有孩子,官家就免费给他们提供衣服和食物,然后要他们到处去采诗,采来的诗歌记录下来后,从乡间移送到小城镇,又从小城镇移送到诸侯国,诸侯国最后把诗歌交给周天子。所以,周天子不出大门,尽知天下百姓之苦;不下朝堂,就知四方的形势变化。

    献诗说——

    是说周王朝为了考察时政,命令诸侯百官献诗。

    春秋鲁国人左丘明编撰《国语·周语》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大意是: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献诗,盲眼的太师献乐章,记事史官献文献,乐官少师进箴言,瞍者(瞎子)朗诵,矇(眼睛失明)者吟咏,百工谏诤,民众的议论辗转上达。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是以诸侯采之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大意是:因此,诸侯采集诗歌献给周天子,周天子把接受的诗歌让乐官配乐演唱,以考察社会风气的好坏,了解朝廷政治的得失。

    删诗说——

    是说孔子对《诗经》进行过整理、删改和润色。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大意是:古时《诗》有三千多篇,等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他删掉了其中重复的部分,取其可以用于礼义教化的部分。孔子首先选择了有关契(殷商的祖先)和后稷的诗歌,其次选择了记述殷和周兴盛的诗歌,还选择了描写幽王和厉王衰败的诗歌。他选的第一首诗歌是抒写男女爱情的篇章……三百零五篇,孔子都能用琴瑟伴奏而加以歌唱,并求得合于《韶》、《武》、《雅》、《颂》的音乐。人们从此可以得到礼乐并遵循它,从而使王道完备。于是,孔子编成了六艺。

 

    《诗经》的内容

    《诗经》所写内容非常丰富。

    倚秋千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向〈诗经〉取经》,其中写道:《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战争徭役,定都建国,燕飨欢聚,狩猎耕耘,采摘渔牧,君王贵族,将军大夫,君子淑女,农夫商贾,思妇弃妇,游子隐逸,初恋思慕,闺怨春情,幽期密会,洞房花烛,迎亲送葬,怀人悼亡,草木鱼虫,飞禽走兽,莺啼马鸣,风萧雨晦,波光山影,火山地震,祈祷祝愿,占卦圆梦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献价值之高,令人惊叹。

    可以说,《诗经》对当时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反映,这在世界古代诗歌中独一无二。

    我们知道,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不仅是中国的文化巨人,而且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孔子曾经亲自参与过对《诗经》的整理和编纂,应该说,他对《诗经》的评价最具有权威性。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评价《诗经》的呢?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孔子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见《论语·为政》)大意是:诗的全部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对于《诗经》的总体特征,孔子评价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见《礼记·经解》)大意是:观一国之民性,即可知其教化。如果百姓性情平和,待人接物态度温厚,说明是深受诗之教化的缘故。诗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在是最佳良策。

    对于《诗经》的社会作用,孔子评价说:“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见《论语·阳货》)大意是: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对于《诗经》的教育作用,孔子评价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子问鲤:‘学诗乎?’鲤对曰:‘未也。’孔子接着说:‘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大意是:孔子曾经一个人站着,他的儿子鲤快步地走过庭院。孔子看见鲤后,问:“学习诗了吗?”鲤回答说:“还没学。”孔子接着说:“不学诗,就不会表达。”孔鲤退下去,开始学诗。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汉朝初年,汉文帝、汉武帝设 “五经博士”,也就是设立了《易》、《书》、《诗》、《礼》、《春秋》五位经学学官,专门负责讲授儒家学说。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增加到十四家,后来有“五经十四博士”的称谓。他们推崇《诗》、《书》、《易》、《礼》、《春秋》,把这五部书尊为“经”,从此确立了《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诗经》与尹吉甫

    《诗经》是一部奇书,而这部奇书却与一位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尹吉甫。

    那么,尹吉甫是干什么的呢?

    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的太师,太师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又名太宰,相当于后来的丞相,是天子之下的最高官职。他文韬武略,治国安邦,周宣王曾经赞美说:“中兴佐命之臣,炳炳麟集,而维武经文,内安外攘,舍吉甫更莫与竞,颂诗者心窃企慕焉。周室中兴,盖内史尹公勋居多。”大意是:复兴周朝辅佐天子的大臣,出类拔萃,能文能武,内安外攘,除了尹吉甫再没他人了,写诗颂扬尹吉甫的人私下仰慕着他。周朝复兴,内史尹公立下的功勋最多!周宣王对尹吉甫的这个称赞是非常高的。

    那么,尹吉甫是哪里的人呢?

    可以明确地说:尹吉甫就是房县人。最权威的证明见于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实物依据:

    林尹、高明主编的《中文大辞典》(台北中华学术院出版)中记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臣。宣王中兴,尹吉甫奉命北伐猃狁,逐之太原而归。”大意是:尹吉甫是周代房陵人,周宣王的大臣。宣王中兴时期,尹吉甫奉朝廷之命向北攻伐猃狁,尹吉甫率领的军队把猃狁赶到太原﹙古地名,非现在的山西太原﹚以北地区后,返回。

    舒新城主编的《辞海》(中华书局出版)称:“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治理﹚文武大业,进迫﹙逼近﹚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大意是:尹吉甫是房陵人,周宣王经营文治武功的大业,猃狁逼近京城,他奉朝廷之命率兵向北攻伐,把猃狁赶到太原以北的地区后,返回。

    臧励龢等编纂的《中华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称:“尹吉甫,周房陵人。”大意是:尹吉甫是周代房陵人。

    明代薛刚编纂的《湖广图经志》称:“尹吉甫,郧阳房州人,死后葬于房陵青峰。”大意是:尹吉甫,郧阳房陵州人,死后埋葬在房陵青峰。

    明代陆应旸主编的《广舆记》记载:“吉甫祠、墓俱在房县,世为房陵人。”大意是:尹吉甫祠堂、坟墓都在房县,世代都是房陵人。

    明代万历版《郧阳府志》﹙即《郧阳府旧志》﹚载:“周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封太师,食邑于房。吉甫有文武才,入为卿士。时猃狁内侵,王室浸弱,王命吉甫帅师伐之。吉甫与仲山甫协赞,内修外攘,迄奏肤公定王国,周道赫然中兴,诗人为之六月之章歌之,列于小雅,卒葬于房之青峰山,今碑坟在焉。”大意是:周代尹吉甫是房陵人,宣王时被封为太师,并把房陵封给他作采邑。尹吉甫有文武之才,进入朝廷后就成为高级官员。当时猃狁向周发动侵略,而周王室衰微,宣王就命令尹吉甫率兵征伐。尹吉甫与仲山甫协助辅佐宣王,内修政治,外除凶寇,最终取得了大功,安定了国家,周朝国势明显提升。诗人写《六月》篇章来歌颂尹吉甫,并将此诗收入《小雅》。尹吉甫去世后,被埋葬在房陵的青峰山上,现在碑和坟都在那里。

    清代同治版《房县志》记载:“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大意是:尹公庙,在房县城西南方向六里的地方,专门祭祀周太师尹吉甫……

    至于实物依据,后面还要讲到。

    尹吉甫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2800年,因年代久远,加之“秦火之灾”,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详细地了解到尹吉甫的生平事迹了,但从留世不多的史料以及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仍然能够大致地描绘出尹吉甫的生平主线。

    尹吉甫主要生活在周宣王统治时期。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是一位暴君。周厉王继承王位时,周朝国势已经衰微了,诸侯不朝,西北游牧民族又常来侵扰。针对这些情况,厉王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京都四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家控制,结果既损害了中小贵族的利益,也损害了国都平民的利益,他们认为这些改革是“暴政”。公元前841年,西周国都镐京发生了“国人暴动”,厉王遭到国人驱逐,随后逃到彘﹙今陕西霍县﹚,成了一位流亡天子。周厉王被驱逐之后,召公、周公共同主政,这一时期被称为“共和行政”。公元前828年,厉王在流亡中死去。于是,他的儿子姬静在大臣的拥戴下继承了王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上任后,起用了尹吉甫、仲山甫、方叔、召虎等一批能臣。此后,周朝国势渐渐有了起色,后世史家称为“宣王中兴”。

    话从头说起,尹吉甫从房陵﹙春秋时期房县叫防渚,战国以后房县叫房陵﹚来到都城镐京以后,就以普通武士的身份出征打仗,先后参加了蹶父的北征韩西、召伯的南征淮夷、仲山甫的东征齐鲁。每次作战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的爵位官职也就不断地升迁,直到成为太师。

    据文献记载,周宣王五年 (公元前823年)三月,西北猃狁侵犯周境,大部队聚集在焦获(今陕西泾阳西北),前锋已抵泾阳(今陕西泾阳境),直接威胁周朝都城镐京。六月,宣王命大臣尹吉甫率兵反攻。尹吉甫文武兼备,以十乘战车为核心组成精锐的先头部队,向焦获开进。周军日行40公里,出其不意地一举击败猃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庆阳一带)。随后,尹吉甫率周军返回到山西平遥一带驻防。

    清朝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大意是:周宣王时期,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并修筑了西北两面城墙,因这两面城墙都很低矮。又记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大意是:尹吉甫受宣王之命,向北攻伐猃狁,后来退兵驻扎在平遥城。驻防期间,尹吉甫率领兵士加高城墙,修筑了望台,教当地成年男子练习武艺,来抵御西北方向的侵略者。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

    明朝嘉靖十三年《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写道:“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大意是:人们赞美尹公而写作了《六月》诗,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其实,尹公既不仗着取得了胜利就过分地杀戮,也不趁着对方的溃败就穷追猛打,尹公带领的军队是仁义之师啊!尹公写的诗文是诗文中的典范、经文中的奇葩,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就蕴含在字里行间;他用武力平定了侵略者,而治理国家又获得了万邦为宪的美名,难道这些评价过分吗?尹公庙的式样和祭祀的礼仪,应该同天地一样长久啊!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尹吉甫石雕像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房县榔口乡路口,竖起了“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的标志牌

 

房县尹吉甫镇对诗祖尹吉甫故居进行勘察,对照修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最后修正并开工复建。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专题阅读:尹吉甫与《诗经》(上) <wbr>许士杰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吴泓“高中语文专题(模块)学习”教改实验十年评价辑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17vu0.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