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谈谈《诗经》中的果实 麦以煊

(2016-08-26 20:54:17)
标签:

《诗经》专题

学生评价性习作

《诗经》中的果实

麦以煊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谈谈《诗经》中的果实 <wbr>麦以煊

谈谈《诗经》中的果实

高一(13)班 麦以煊  星级:★★★★★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风情万种,却唯独钟爱《诗经》中的果实。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大自然中寻找果实来充饥,维持自己的身体机能;在西周春秋时期,果实是维持个体生命的重要食品;而在现代社会,果实已经成为人们补充维生素,调节饮食的食品,甚至有人为了保持身材,把果实当成正餐。由此可见,果实的价值或作用,其发展程度是多么的快。

    在日常生活中,果实是作为一种食物而存在的,但在《诗经》中并不是这样,它除了吃之外,还能体现出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下面,我将围绕着体现出人们丰富的感情世界这一话题,来谈谈《诗经》中的果实。

    一、传达人们内心的情感

    1.《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中国亚热带特产果树,蔷薇科杏属,其果实有生津解渴之用,被誉为“凉果之王”。当暮春之际,梅子熟了,纷纷落地,女子见此情景,便不禁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唯恐自己的青春被耽误太久,希望马上同人结婚,不再浪费自己所剩不多的青春。而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而在《摽有梅》中,女子在所剩不多的青春年华里,大胆得唱出自己心中对爱情的渴望,其实就是想在剩下的时间里找到对的人来相伴一生,而梅子恰好的寄托住了这份感情——对青春的怜惜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将女子心中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2.《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低湿地上长羊桃……羡你无知无烦恼;低湿地上长羊桃……羡你无家真逍遥;低湿地上长羊桃……羡你无妻无家小。《隰有苌楚》是一首没落贵族悲观厌世的诗。诗以羊桃起兴,描写了作者不堪忍受生活的压迫,向往草木的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进而体现作者内心的忧虑和痛苦。诗中的羊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猕猴桃,在贵州民间又被叫“布冬”,现在也被人们称为“奇异果”。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被誉为“果实之王”,而它在《诗经》中也被作者所羡慕。果实不像人类,它不会说话,更没有感情,而正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却成了人类感情最好的载体。

    对于这篇诗的主旨,人们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但我个人比较偏向朱熹的《诗集传》中所说的:“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这体现出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剥削和压榨。当代学者郭沫若也说“做人的羡慕起草木的自由来”。它们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不用思考事情,也不用受谁的指使,它们只顾吸取水分,只顾长大,只顾朝着太阳的方向。而在当时的乱离之际,面对着统治者的剥削压榨,面对着当时世界的黑暗,作者不禁羡慕起它的自由,羡慕起它的欣欣向荣,羡慕起它的无知无觉以及它的无家室之累。

    3.《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陆玑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在《甘棠》中,小小的杜梨则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思念与爱戴。不要修剪,不要损毁,不要拔掉……那是因为召伯曾在那儿歇过,停过。可见一个好的主人,不管他还在不在,人们总是会记住他的好,而他所触及的东西,人们也会触景生情,想借此留住他的好,也不会让谁去伤害它。在朱熹的《诗集传》是这样描述的:“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明朝的王邦瑞也曾经说过:“甘棠思召伯,双树定禅宗。”由此可见,甘棠里全是满满的人们对召伯的赞美与怀念,小小的甘棠也让人们觉得召伯与他们同在。

    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在现代社会,每逢情人节情侣们都会赠送玫瑰花来表达对另一半的爱,而要结婚的人也会用结婚戒指来见证他们之间的爱情。而在《诗经》中古代男女也会通过果实来表达对彼此的感情。

    1.《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简兮》是一首女子表达对舞师的思念与爱慕的诗。全诗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写卫国宫廷举行大型舞蹈,交待了舞名、时间、地点和领舞者的位置,第二章写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勇猛,第三章写他文舞时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第四章是这位女性情感发展的高潮。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认为是一首讽刺卫君的诗;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这是一首描写舞女辛酸的宫廷生活的诗;翟相君的《诗经新解》却认为诗中舞者为庄姜,这是一首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诗;而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我个人比较赞同最后一说。从“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这一句可以看出来。“榛树结实在高高的山顶上,低洼地里长有甘草。是谁占领我的心?”这句话所体现的情感和前三章的大有不同,前三章主要体现了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威猛,文舞时的文艺优雅,而最后则是表达了女子对那位舞师的爱慕与深切相思。榛树占领了高山,草苓占领了低洼,而正是那位舞师占领了女子的心,女子正是通过能结出果实的榛树和生长在低洼的甘草来诉说出自己对舞师的爱,以及那份遥远但又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2.《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对于《诗经》的每一篇作品,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及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去理解,自然理解出来的意思也就不一样。对于《丘中有麻》,《毛诗序》中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认为这是一首思贤诗。而朱熹的《诗集传》则认为这是一首女子写给思念之人的情诗。“记住那土坡上一片大麻……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麦田……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记住那土坡上一片李子林……记下郎的真情爱心。从这些字眼就很容易的感受到了这对男女爱情的甜蜜。

    诗中的李子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玉皇李、山李子,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人们喜爱的果实之一。只是一个小小的李子,却承载着一段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在诗中的那个时代,人们择偶的方式比较自由,特别是在那个时候的男女,没有太多的封建思想,在野外约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保持着这样一种原始的择偶方式。而《丘中有麻》就是这种方式的体现。大麻地、麦田、李子树这些都是他们享受爱情的地方。每当女子回忆起以前的每一幕,或者看到一些类似的景物都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真实,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爱情是真实的、纯真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时的激情,而更衷心于爱情的细水长流。诗的最后,男子给了女子一个玉佩作为信物,也预示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辈子的,是永恒的。我相信那位女子肯定也希望可以和他长相厮守,白头偕老,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可见女子是爱的那么深沉,爱的乐在其中。

    三、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木瓜》是一首先秦时期表达朋友之间友谊的诗歌。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果实来表达。像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去看望一些许久没见的朋友,也会带一些果实去拜访。还有筷子兄弟那首《小果实》,也是从兄弟友情的角度出发,用果实来比喻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古代男女之间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彼此之间深厚的、纯洁的友情。而在现代人们也常用“投桃报李”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而对于《诗经》这首诗中的木瓜,那是和我们现在的木瓜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木瓜,别名海棠、光皮木瓜,多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而《诗经》中的木瓜更偏向于叫皱皮木瓜,别名楙(mao)、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梨、皱皮木瓜、汤木瓜、宣木瓜等,在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缅甸均有分布。据《中华药典》记载的长阳“资丘皱皮木瓜”是一种野生药性木瓜,具有独特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有“百益之果”之美誉。

    其实,人的感情世界是复杂的,心里憋的多了,会累,会有很多负担。现在的我们遇到什么不开心,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向家人朋友倾诉,而古时候的人们,或许生活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特别的幸福美满。战争,剥削,压榨使他们并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家,一个可以依靠倾诉的人,所以就会有一样东西来寄托他们的感情,而这样东西一般来说就是果实。就像果实需要阳光、凉夜一样,人也需要自由和快乐。古时候的人们会通过果实表达感情,那我们也可以吃吃果实来发泄不满。大力地一口咬下去,或许它们的甜,会让你心情变好呢!

    虽说果实只是生活中一个并不起眼的东西,但它的身上还有很多我们值得探索的地方。它虽然渺小,但却魅力十足。从古至今,它一直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在它的身上我更是知道了,小小的生命也能活出大大的精彩!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周礼媒式》

3.朱熹《诗集传》

4.《中华药典》

5.《毛诗序》

6.《诗经》中与果实有关的诗

7.新浪博客-吴泓工作室《诗经》专题学习课程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附1: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附2: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