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推荐:《诗经》中的“雨” 陈崇俊

(2016-08-15 19:31:41)
标签:

《诗经》专题

学生评价性习作

《诗经》中的“雨”

陈崇俊

分类: 习作:学生成果展示评价

习作推荐:《诗经》中的“雨” <wbr>陈崇俊

《诗经》中的“雨”

高一(13)班  陈崇俊  星级:★★★★

 

    雨,从古至今都或明或暗地包含着各种意象。思念,抑郁,丰收,烦闷,各种各样的意义都包含在这一点一点的水珠中。可是在《诗经》这么一部反应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写关于雨这一平常现象的诗句并不多。雨,作为这么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在《诗经》中不是很常见呢?那么,在《诗经》有出现雨的诗句中,雨,又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思呢?

    我们知道,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政权大多数位于黄河沿岸,所以,《诗经》中诗词的作者也大多数居住于黄河沿岸。再看“十五国风”地理图,基本也都分布在降雨相对少的黄河沿岸,而多降雨的南方基本为蛮荒之地,所以,《诗经》诗句中出现的雨自然也就少了。

    可是,黄河沿岸的降水虽然相对南方的降雨来说是少的,但是也不至于一年中见不到几次的程度。所以在《诗经》中关于雨的诗句少的原因,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地理因素。而且,虽然《诗经》中专门描写雨的诗句不多,但是出现“雨”这一字眼的次数却又不少。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雨”对于《诗经》中人们的意义上来研究了。

    《小雅·甫田》中写到: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在这句诗中,写到了王室虔诚地对上天祈祷,进行祭祀仪式的时候的景象。他们杀鸡宰羊,祭上美食,演奏音乐,场面辉煌而宏大。这么壮观的场面与诗中“以祈甘雨”就说明了人们对雨的看法。在水利工程不太发达的周朝,一场及时而适量的雨正是人们最想要也是最需要的。一场及时雨,代表着百姓庄稼的丰收,也代表着统治者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保障。

    《大雅·荡之什·云汉》中也写到: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昂昊天,云如何里!

    在大旱时期,周宣王心急如焚,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来祭祀上天求雨。由此可见,雨对于统治者和老百姓,都代表着富足的生活和粮食的丰收,在科技不发达的世代,人们对雨都有一种崇高的爱慕和敬仰。

    然而,“雨”除了大旱之年祈求丰收的物质意义外,在《诗经》中还有其精神上的意义。

    《郑风·风雨》中写到: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见到自己归来的丈夫,从而喜出望外的心情。雨在这里是衬托出当时景的凄凉,而当时雨的凄凉又是为了衬托出妇人“既见君子”之后的快乐与欣喜。这种情景反衬之法,恰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所以,这里的雨表达的是一种忧郁难寐、愁思难解的悲凉氛围。这一种雨的氛围,最能触动妇人的相思之情,所以后来“既见君子”,欣喜之情也就更加强烈了。以雨渲染气氛的例子《诗经》中也不只《风雨》。

    《小雅·采薇》末尾中写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写了一个在外服役许久的军人难以归家的思乡之情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曾经离开家乡时,杨柳依依的景象十分美丽;如今出征归来,路途上只剩下滂沱大雨和漫天飞雪。大雨和大雪都同时为作者渲染了一种忧伤悲凉、物是人非的哀伤景色。

    最后,看看写雨写到极致的诗篇——《豳风·东山》中写道: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纵观全诗,每一节都写到了当时的淫雨天气,一名出征回家的战士在归途中遇到的天气。曾经以为归家已经不可能了,可是当最后士兵还是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家时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哀伤的雨景中既有着思乡的凄迷,又含着归乡的欣喜。这与《风雨》中所使用的“以哀写乐”手法是同样的。淫雨贯穿着整一首诗,作者既在这雨中感到了回家的快乐,有感受到了物是人非、久去未归的凄迷。复杂的感受随着作者的吟咏融汇在了这雨中。而这样的场景,雨在《诗经》的其他诗中也基本一样,都是起到一个渲染、衬托气氛的作用。

    总之,雨在《诗经》中出现的不多,大多出现也就是祭祀求雨和渲染气氛。《大雅》《小雅》或“国风”的《风雨》《伯兮》等篇章中,都有或多或少雨的出现。雨,这么一个平常的天气现象,在农业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的影响当然是深远流长。《诗经》中的雨,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雨的各式各样的看法和表达,而这是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与了解的。

 

参考资料:

1.吴泓工作室——新浪博客《诗经》专题课程指南

2.刍议《诗经》中的雨——孙中华

3.诗经《国风·豳风·东山》原文赏析——文学网

4.《诗经·风雨》——百度百科

 

习作推荐:《诗经》中的“雨” <wbr>陈崇俊

 

说明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给学生(孩子)一点成长进步的时间,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附1:专题学习教师设计课程

★★“世界最美的书”:《诗经》专题学习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zou.html

★★读《边城》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v2.html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22z.html

 

★★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1n.html

★★张艺谋电影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xeo.html

 

★★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1b.html

★★寂寞圣哲系列:非常师生(孔子及弟子)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4up.html

★★“阅读萧红”专题学习课程指南(学段分配)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1nr.html

★★“走进《雷雨》”专题学习课程指南 吴泓工作室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77t.html

 

附2:专题学习学生论文习作

高一(16)班《诗经》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udn.html

高一(16)班《边城》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vmv.html

 

传媒艺术班“读”张艺谋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8i.html

传媒艺术班“读”侯孝贤专题学习学生习作展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dywi.html

 

高一(13)班李白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32s.html

高一(13)班《论语》专题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65i.html

 

高一(13)班鲁迅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e887.html

高二(13)班萧红专题学习学生习作汇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2v9d8.html#comment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阶段性问卷调查总结与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af0be0100cu4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