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友友:给金凝上堂小学语文课
(2010-01-14 06:11:54)
标签:
艾友友金凝小学语文论说文文化 |
金凝的小说写得如何,我没兴趣细看,就不评了,但她的论说文写得糟糕,那是有目共睹的,概念不清,思维混乱,语句凌乱,东扯西拉,可见她的论说文写作,需要从基础补起。
我喜欢跟水平相当的人过招,跟金凝这种人过招,实在没有什么成就感,因为她连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你给她指出来,她要么忽闪忽闪迷茫的眼睛,问你:“我这样说了吗?”,要么就气急败坏:“不要把你的意愿强加到我头上”。
但跟我水平相当的人,估计就能看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了,人家也就不会想到来跟我过招了,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金凝这种人的水平,那么过起招来,也不至于力量太悬殊。
我记得国内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写论说文的,从我儿子在美国的经历来看,也是从四年纪起,学校就开始教学生写论说文,所以我觉得金凝同学的论说文写作,需要从小学语文补起。
下面我就以她前几天贴在文学城海外原创的《不长记性的艾园》为例子,教教她如何写论说文。
首先,要确定自己写的是立论还是驳论。
所谓“立论”,就是为了树立一个观点;而所谓“驳论”,当然是为了驳斥一个观点。你要在一篇文章里树立或驳斥两个观点也行,但最好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尤其是像金凝这样,连论说文的基本要求都不明白的人,更是以“一篇文章一个观点”为好。
当然,立论和驳论不是绝然对立的事物,通常的情况是:写立论的时候,免不了要驳斥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观点,而写驳论的时候,驳倒了对方的观点,实际上就树立了自己的观点。把论说文分成驳论和立论,主要是强调以什么为主。
《不长记性的艾园》应该写成一篇立论,因为这是金凝的观点,而不是艾园的观点,她是想树立起她自己的观点,所以是立论。
第二步,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仔细推敲题目的意思,就像审问题目一样:“题目,老实交代,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命题作文需要审题,那是自不待言了,即便是像金凝这样自己命题的,同样需要审题,否则就容易写走题。
写走题是作文之大忌,不管你的文章写得如何精彩,但如果不是题目所要求的,就不是好文章。无论是中国的高考,还是美国的SAT,写走题的文章都是得不到好分数的。
以金凝的《不长记性的艾园》为例,如何审这个题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偏正词组,也就是有中心词有修饰语的词组。这里的中心词是“艾园”,这里的修饰语是“不长记性的”。
搞清楚题目的结构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结构对文章的范围和重点具有不同的规范能力。
如果题目是并列词组,那么文章要力度比较平均地写并列的几方面。比如,如果题目是《傲慢与偏见》,那么你的文章就要既写“傲慢”,也写“偏见”,不能光写“傲慢”,也不能光写“偏见”,“傲慢”与“偏见”占的篇幅应该差不多,最好是“傲慢”与“偏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写成了完全不相干的两部分,就没必要硬放在一篇文章里了。
而偏正词组就不同,中心词往往划定一个大的范围,而修饰语再做进一步限制。比如《不长记性的艾园》,中心词“艾园”划定一个大的范围,你必须写艾园,而不是写你的“金园”。但由于有了前面的修饰语“不长记性的”,那么你就不应该写艾园的方方面面,前世今生,而应该把文章重点放在“不长记性”上。
审题不仅要搞清题目中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还要搞清各个词语的意思。“艾园”的意思比较好懂,就是艾米的博客。那么“不长记性”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个日常用语,估计除了白痴之外,稍有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不长记性”是什么意思。引用我在《蹩脚的表演者》中的定义,“不长记性”就是犯过什么错误,做过什么愚蠢的事,受到了惩罚,但不吸取教训,继而又犯,于是又受到惩罚,屡犯屡罚,屡罚屡犯。
如果你不同意这个大众认可的定义,你想重新定义这个词,那么你应该在文章的开篇之处,就给出你的独特的定义。如果你没给出你的独特定义,那么就表明你是使用约定俗成的定义了。
金凝在她的文章里没有给出她自己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认定她使用的是约定俗成的定义。
第三步, 拟定大纲
这一步,你是把大纲写在纸上,还是打在电脑上,或者就放在脑子里,都没问题,但你一定要先考虑一下,我这篇文章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想好了,才能有条有理地写出来。
以《不长记性的艾园》为例,既然题目是“不长记性”,而且是立论,那么文章自然是要想方设法树立起“艾园是不长记性的”这个观点来。按照我们上面分析的“不长记性”的定义,我们可以初步决定写以下几点:
1、 考虑到有些读者不一定知道艾园,先简单介绍一下艾园,一句就够了:“艾园就是艾米的博客”。
2、 写艾园犯错误并受罚的第一个例子。
3、 写艾园犯错误并受罚的第二个例子。
4、 如果老是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例子地写下去,就成了流水账,没个轻重缓急,很快就把人看厌了,所以不用再详细写第三第四… …第N个例子,可以用概括的写法,交待一下,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好给个数据,给个出处,比如“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艾园从某年到某年,总共犯错受罚多少多少次”(括号里给出该文章的地址),那样的话,你的文章就很有说服力了。
5、 总结一下,得出结论:艾园是不长记性的。
6、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分析一下不长记性的坏处。
第四步,写出文章,反复检查。
这一步很重要,写论说文,尤其是写砸人的文章,一定要再三检查,要看看自己对别人的观点是否真的理解了,要看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还要看自己的引文和出处是否正确,更要看自己的论证过程是否合乎逻辑。
论点,论据,论证,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被人驳倒。
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已经是最基本的了,一个中等成绩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应该达到这个要求。
对照金凝同学写的《不长记性的艾园》,我们发现她真正涉及到“不长记性”的,只有一小段:
我说艾园不长记性,是因为我无意中看到其他文友博克里关于艾园打仗的事情,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原来这场网络战08年就开打了,原来那个时候,艾园就给自己,给读者定了个他们所谓的山楂树精神。而时隔一年,这件事情又发生在我身上,他们是真不长记性还是越战越勇?这棵山楂树,看来是长歪了。
首先“这场网络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网络战”?谁跟谁的“战”?从上下文来看,既然金凝用了“这场”,说明这事还没过去,也就是包括她在内的,不然就不叫“这场”,而应该叫“那场”了。而既然是从08年打到现在,那就只有一场,还没打完,那么跟“不长记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况且金凝说到最后,也没说出这场“网络战”究竟错在何处,艾园因为这场“网络战”究竟受到了什么惩罚。如果网络战没错,艾园也没因此受惩罚,又何以谈得上长不长记性呢?
金凝写了老长一篇文章,却只有这么一小段出现了“不长记性”几个字,而就是这一小段,也不是在谈艾园“不长记性”,那么她这整个一篇文章,不全都跑题了吗?全篇跑题的文章,只能得零分。
总起来看,金凝的文章有几大硬伤:
第一当然是跑题,自己命的题,自己不围绕着去写,却东扯西拉写别的东西,那干嘛要命这么一个题呢?难道就为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还不如就叫《我恨艾园》,既干脆又不会跑题。
只能说这个金凝假得很,对艾园满腔的仇恨,连个节日都没过好,又找秦无衣诉苦,又找婆婆诉苦,又找某编辑朋友诉苦,还跑到公众论坛去败坏艾园的名誉,却偏偏不敢在题目里亮出这个“恨”来,要把屎盆子扣到艾园头上,说是艾园不长记性。
我看正如一个叫“海皮”的网友反砸的那样:金凝才是不长记性。艾米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她:“我们不是一路人,请你离开艾园”,而她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到艾园来挨砸,这不正好合了“不长记性”的定义“屡犯屡罚,屡罚屡犯”吗?
第二个硬伤,就是没有翔实的论据,没有原文,没有出处,信口开河地说“某某某说了这”,“某某某做了那”。
比如上面这段话里的“原来那个时候,艾园就给自己,给读者定了个他们所谓的山楂树精神”, “山楂树精神”究竟是什么精神?是谁定的?是在哪里定的?原文在哪里?出处在哪里?什么都没有,就是这么信口开河地安在艾园头上。
再比如“上完厕所回来一看,却看见一大段对于我的回复的批判”,什么批判?原文是什么?既然是艾园的回复,自然没有删掉,全都在那里,拷贝一下原文,只是举手之劳,但金凝为什么不附上原文?究竟是太白痴了不懂,还是故意不附上,以便她随心所欲给人栽赃?
像这种明明很容易就能提供原文和出处,而作者偏偏不提供的,只能说明一点:这人不敢提供原文,因为原文会让读者发现她的指控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三个硬伤,就是概念不清,表达不清。
比如“因为自己感觉莫名其妙,我觉得艾园说的很没道理”。这就是概念不清,你觉得莫名其妙,至少有两种可能:1)对方的话说得不清楚;2)你自己理解能力有限。像这种因为自己莫名其妙,就断定“艾园说的没道理”的做法,就很白痴,因为你没考虑到另一种可能。你金凝水平有限,肯定对很多东西都是莫名其妙,难道你能因此断定人家说的没道理?
再比如“所以我莫名其妙,我都没想到的事情,怎么艾园那么神通广大就想到了呢?是不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受伤害太深?”这也是概念不清,你没想到的事,不等于艾园就想不到,难道你是智慧的极限?哪怕是你自己说的话,也有可能你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而艾园人能看出你说了什么,比如艾米昨天分析过的这句话:
“我从来不在网上随意中伤别人,因为没有什么跟我直接利益冲突的”
这是艾米对这句话的分析:
“她这句话的意思也只是她不‘随意’中伤别人,深思熟虑地中伤别人,还是干过的:)。而她‘不随意中伤别人’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什么跟她直接利益冲突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了跟她直接利益冲突的,她还是要随意中伤别人的:)”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什么样的词语和结构表达什么样的意思,是普遍认可的。你心里想的是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其他人只能根据你言语表达出来的意思来理解你。
这堂课就先讲到这里,等金凝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我再给她上下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