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离异孩子怎么办?

(2008-02-22 09:41:04)
标签:

教育

育儿

父母

亲子

伊凡

北京

杂谈

父母离异孩子怎么办? 

伊凡老师:你好!

    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与你交流。

    我是一个上高中一年级孩子的母亲。10年前因家庭暴力无奈结束了10 年的婚姻,这给孩子很大的打击,给他心灵  很大的创伤,过后的几年,他父亲给他转了好几个学校,孩子还算能干,学习还很好,可他父亲说中国的教育不好,不要读书了,有的是时间,非要他到少林寺去学武,我怕耽误孩子三翻几次的去找孩子,把他接回来,让他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完成他的小学学业。不过,孩子无奈在少林寺学了一年,在这当中,他的父亲则没有什么音信,孩子在那里把双脚摔伤了,也找不到他,当孩子要回的时候他的父亲骗他说要接他到北京,上海去读书,害得孩子苦苦等了两个月也不见来,最后,孩子决定回来学习。

    进入初中了,也逐步有他的思想了,在心里怨恨我们父母,非常冷漠,非常痛苦,甚至厌世。这时候他父亲也欠了许多债,原来我们很大的家业被拍卖了,我给他鼓励完成了初中学业。

    07年要上高中了,他的父亲还是对他说给他找个很好的学校,其实更本就没有能力,孩子想去的他说不好,让孩子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对他又爱有恨,我把送到附近县中,情绪稳定一段时间,学习也进步很大,还想要考重点大学呢,可是,他的父亲要见他,情绪波动很大,不再理会我,更不想见他父亲。

   这段时间放假在家,我想和他交流的,可他就是不理会我,整天上网睡觉,也很少人懂他,我也想让他休息,整理自己情绪,可是怕发展下去不好,又不知道如何与他沟通,你说我该怎么做。

       

                                                                                                     一个期待的母亲

 

 您好!

    很能理解您现在的焦虑与忧心,也能感受到您为了孩子稳定成长付出了许多心力,这真的是很重要,您做得很棒!

    父母亲离异对孩子来说伤害是不小的,尤其在孩子懵懂无知的年纪时离开,在他心中,他还无法理解父母间感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通常孩子会把这个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再加上父母离婚后又因为自己学业问题等等起争执,他ㄧ方面希望能讨好父母,以填补他心中的愧疚,但一方面又对这样的状态无能为力,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对他来说,他的痛苦与折磨更多应该是來自於对自己的无力感与挫败感,所以他会有这样厌世的想法,而我们做父母的,常只能干著急,却不得其门而入,进到他内心深处!

    关於这样的状况,其实存在著一个”界限” 的问题,父母间是一个圈,这是专属於夫妻的圈,孩子与父母的圈是”亲子圈”,而离婚这件事是属於”夫妻圈”,跟”亲子圈”是没有关系的,因此现在孩子觉得痛苦,是因为他介入到了父母的”夫妻圈”中,ㄧ来这并不是他所应该承担的,二来他也没有能力去承担,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离开父母的”夫妻圈”,回到他所应该待的”亲子圈”中,怎么做呢?以下给您几个方向作参考:

   1.让孩子知道,父母离婚不是他的问题,理解他曾经刻意去讨好父母的动机,同时也说明父母婚姻的事不是他有能力去承担的,也不需要他去承担,所以无须自责.

   2.孩子既然已经17岁了,他有能力去参与规划自己的未来,不像年纪还小的孩子,父母的安排很重要,以开放得态度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在哪里就学,父母可以从旁给予一些意见,但最终决定让他自己下,同时也让他知道,父母尊重也支持他的决定,但他必须要开始学习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3.跟丈夫做个单独的交流,从您的信中看出,您跟丈夫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落差,这对孩子来说影响非常大,他会无所适从,对自己得未来也会很茫然,因此,父母双方必须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讨论出一个共识,这就是属於”夫妻圈” 的范围,因此孩子不需要参与,得出的教育共识才属於”亲子圈”.

   4.亲子沟通随时随地,若孩子现在并不想跟您正面交流,写封信给他,甚至email给他都是很好地方式,表达出您的担忧与牵挂,希望他用他觉得舒服的方式回应您(留纸条,回信, email, QQ聊天等等),不要著急,尤其是男孩子,与母亲得交流若不是从小养成,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的.

   5. 孩子是否要跟父亲见面,尊重孩子的决定,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见,不要强迫他,但要跟他讨论这件事,提供他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父亲,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只提供事实,不把自己得主观情绪加入讨论中.

   6.建议您可适时的找心理咨询师面对面或电话作一个交流,如果孩子愿意,也可以一起做个亲子咨询,相信对彼此得关系会有很大得提升! 

  

   这封回信只是给您一个方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更深入得分析则需要您提供更多得资讯,因此还是如上得建议,可以找我做更深入的交流!祝福您!

 
                                                     伊凡
                    (北京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预约电话:87509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