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2022-10-16 10:58:42)
标签:

老城

巷子

记忆

分类: 绘画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最近县城又静态了。时光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加上昏蒙蒙的天,不断跳水的气温,没了流动的人群和车辆,没了嘈杂的声响,窗外的景象变成了一帧毫无生气的老照片。

忽然有了很奢侈的大把时间,反倒是不知所措,不会享用和消费了。

夜里梦到了老巷子。

醒来后,有关老城的一切便挥之不去。

我的记忆重新回到了少年,在老城的巷子里盘桓,先是走到了我读过的小学,学校的大门是朱红色的,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的名句。旧时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宅院,门上的门钉还整齐地排列,述说着曾经有过的尊严。而我在读小学时,它竟可以任我们抚摸或戏谑。学校的操场很大,有一棵直径约两米的大柳树,树杈上绑着一根竹竿,供孩子们爬杆用。但我始终没掌握爬杆的技巧,尝试过无数次,也没爬上过一米高。而有的同学竟然可以手脚并用如猴子般一直爬到五米多高的顶端。

此外,校园内还有单双杠、沙坑等,开运动会时,用石灰画上白色的跑道等。

那时县城的房子有两种,一种是老式的青砖灰瓦建筑,门口有石阶、上马石等,檐口处有砖雕图案等,更讲究点的正对门口还有影壁。另一种是新建的类似集体宿舍样的红砖房,像夹杂在厚重的青砖房中的小家碧玉。所以县城的建筑只有两种色彩,灰色和红色。

楼房很少。记得家边有座小洋楼,俗称李大楼,估计曾是一位李姓富豪的居所。还有一座高大的楼房原称鸿升楼,据说曾是一座酒店,建国后改做县医院。

对县城的记忆还有脏水沟,因为没有污水处理的暗渠,几乎每一条巷子都有黑褐色的脏水沟所环绕。再就是满街蛛网似的线杆,那个年代,有电可用是一种时尚的标志,所以人们不会计较那些随处可见线杆和电线,反倒觉得那是城市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优雅线条。

县城的交通大多靠走,有条件的家庭会有一台自行车。街上能见到的有手推车和马车。很少汽车。一旦有汽车出现在街上,孩子们像发现怪兽一般,追着跑出老远,然后带一身刺鼻的尾气味儿向他人炫耀。

夏季最好的零食就是冰果,又称冰棍儿。买不起冰果还可以买冰块,不甜但解渴。

能娱乐的地方的有一座用老城城墙砖砌就的剧场,俗称国剧院。但孩子们很难有机缘光顾,一般只会去一座叫做地方戏的小剧场消遣。这里演出的都是一些小节目,二人转、拉场戏、韵白小话剧等。场子里摆的是白茬木的条凳,漏出的钉子一不小心还会把裤子刮破。冬季屋子里有站炉子,可以一边烤火一边看戏。还有卖茶水和瓜子、烤地瓜的。台下的观众随时可与台上的演员互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

还有一处灯光球场。墙头上插满玻璃碴子,但并不妨碍人们的看球热情,不洗划伤手掌和衣裤也要爬上墙头蹭球看。还有些球迷,爬不上墙头就蹲在墙外听球,足见人们的娱乐生活何等贫乏。

这些场景每每回忆起来,影像十分清晰,简直是毫发毕现。所以就产生了描绘出来的念头。怎奈绘画的水平是在有限,脑子里貌似真真切切的的画面一旦落在纸上便面目全非,很难找到那种现场感。

但我不计自己的能力,还是很执着的画了,而且反复画了很多张。因为那些巷子就像我身上的血管是我的精神滋养,给了我太多生活的乐趣和艺术的自信,与我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密不可分。我必须把它们表现出来,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生养我的这座城市。

于是,在静态的这段日子里,由于画老城,我感觉到很充实,没有虚度,没有荒废光阴。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那些巷子是我的血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蹭书
后一篇:老剧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