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楼市政府拯救经济尺度本意调控 |
一、引言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救楼市,或多或少地触碰限购令----那个曾经承诺说试行一年,然而三年仍然持守的行政命令。
过于强调人的主观是中国的主流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人基本依据自己的情感断是非,人们厌恶高房价,很自然地以限购令作为尺度衡量楼市,动了限购令这杯奶酪必然遭遇广泛的质疑。人们不会问地方政府出手救市是否正常、不问效果几何,一切都源于我不喜欢!
主流媒体也都基于这样的表浅层面热炒这一问题,整个社会甚至没有能力思考更有意义的问题:为何地方政府拯救其他经济可能被点赞,而拯楼市被吐槽、批判?
如果谁说仅仅是房价、泡沫等问题,显然把问题凝滞在肤浅层面了!
中国楼市的问题基本无解,频繁的、屡战屡败的调控就是证明。如果一个领域的问题基本无解,一定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出了严重的问题,理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解决楼市问题前提。
二、正文
本文论述的问题可谓是因为“人与世界关系的混乱引发问题无解”的经典案例。
如果一个产业低迷并非源于夕阳产业,政府去拯救一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声音。房地产产业目前仍然具有相当的发展强度,当它处于低迷状态政府出手拯救,仿佛做贼养汉一般偷偷摸摸,民众则抱着喊打过街老鼠的态度严阵以待!那么,究竟在基本层面出了怎样的问题,才让政府拯救一个尚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遭遇了这样的窘境?
空置率、泡沫、崩盘等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是很重要,这些天天拿来炒作的概念,在中国实际一直扮演情绪宣泄的角色,就像诱发夫妻吵架的事件一样,争吵的问题不是争吵的核心,争吵的背后才是关键,泡沫等带有技术性的问题相对更好解决。
这样的社会环境源于下面的问题。
1、政府也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且是这个市场上控制楼市最重要资源----土地的唯一批发商,拯救楼市就是拯救政府自己垄断的经济,以公权力拯救自己作为供应商的经济自然理亏。
2、刚刚启动住宅产业拉动经济的时候,政府的顶层设计是102070,即10%的群体消费保障房,20%的群体消费商品房,70%的群体消费经济适用房。如果真的这样实行了,商品房的价格无所谓、政府出手救楼市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如今,政府在保障房上没有尽到责任,把绝大多数人的住宅消费都推给市场,而且极端忽略租赁市场,让买卖市场、房价都变得更加敏感。
3、政府多年调控房价无效,宛如妇人和面做饭: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救楼市让大家惶恐房价上升。
4、整个社会让房地产的问题基本偏离了经济性、规律规则性,都以政治化、情绪化层面理解楼市问题。
三、结束语
任何一个问题无解,一定是核心问题----人与世界关系层面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基础层面的问题,表层问题必然无解,但我们的社会经常不认可源于自己体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经常与自己追求得到的结果抗争,收获的唯有纠结中的挣扎。
改革才是出路,改革就是让事情回归本意,例如政府回归政府不能是开发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