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早年在英国一英镑就可以购买一个带有文物特性的庄园,全英国人都可以买得起。问题是后面房价的条件,让绝大多数人用不起----必须进行相应修缮、维持相应的状态、对外开放……
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效果一直不怎么好,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把房地产视为产业,因为调控没有见效,最后被迫采取了类似限购令这样的办法。
房价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和社会化的核心问题,也是政府屡次调控屡次无效的问题。
房价过高的问题不仅仅是房价过高,还有产品结构失衡的问题,比如说某二级城市房价都在万元以上,如果告诉你这个城市的房子都是豪宅,商品房中几乎没有中低端产品供应,就是说一万多实际上是豪宅的价格,或许房价就没有表面上那么离谱了。问题是市场上没有中低端的产品供应,多数老百姓买不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社会自然就把“奥迪”当做了汽车的代名词,奥迪的价格就成为了一般汽车的价格。
比如拿郊区豪宅来说吧,其特征是低容积率、较大的楼间距、漂亮的中心花园、气派的会所等等,如果物业管理是市场化的,那么就意味着收取较高的物业费,才能维持这种物业的正常状态。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即使这样的房子更便宜,而收取较高的物业费,他们也会因为用不起而买不起这种房子,但是,开发商补贴物业费,物业管理公司隶属开发商,物业公司就可以收取较低的物业费,老百姓对于房子的物业消费被提高了,豪宅成为了市场主流。
开发商何以情愿补贴物业费?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必须开发豪宅、豪宅有较好的利润支持、开发商有后续项目需要前面的项目做广告、开发商养着自己的物业公司可以顺利交房……
如果没有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经济、隶属关系,社会就会不有那么大的消费力量支持豪宅供应,产品结构就不会这么失衡,房价也不会这么离谱,我们也无需承担后面的物业管理泡沫。
禁止开发商补贴物业是一种产业化管理措施,对于调整住宅产品结构有积极意义,对房价趋于合理也有积极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