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明萌合作建房组织,终于因为拍卖了26套房子出现内讧和采取司法途径解决争端,而变得“名扬天下”,我相信组织者林忠华先生一定身心疲惫而痛苦难当,相信参与者一定倍感受伤而茫然。如果产权证不能顺利办理,问题会更加错杂复杂。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人就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的,所以,反思改进就十分重要了。
明萌合作建房组织出现问题以后,我觉得应该反思,奉劝当事人反思,还要提高到“城市反思”的高度,毕竟这事像幽灵一样一直在福州上空徘徊。
为什么对这种带有“空想社会主义、注定悲情”的事情感兴趣?我想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是什么一定让自己步入一场“注定的悲剧”?发生问题后相互妖魔化是更严重的错误。
这个反思包含下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为什么一定把别人的事情想得这样简单,开发商的事情十分不好搞定,要把各种资源整合成为房子相当复杂,参与合作建房的人普遍觉得开发环节是“小菜一碟”,如果实际运行项目,或许还没有动工仅仅是审批、修改就让这个缺乏机制的组织吐血了。
问题之二:把别人的问题想得简单的社会学意义是什么?一般而言,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比较心理不平衡,我看凡是积极参与者都特别强调自己有正当的职业而且优秀,这种强调耐人寻味。
问题之三:有人把合作建房组织比喻“乌合之众”,不是因为你们的人品不好,而是极端不符合新经济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合理组织要求虚化出资和决策两个环节的,然后对决策进行监督约束。合作建房组织的出资和决策很难分开,出资人会睁大眼睛看着牵头人的一举一动,只要出现花费,就会人多嘴杂产生出各种评论和猜测,所以,合作建房有5个8个的参与问题不大,人多了就根本运行不下去。
这样类型的组织,设想一下果真拿到土地,那么,每个环节的决策和正常的组织相比都多一道程序,都要劳神费时听取参与者的意见,这样运行的组织,会让大家当初计算的所有的费用节省都化为乌有,而且还会不够!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肯定会闹得不可开交。所以说拿不到土地是合作建房者们的福气,无论谁阻止了他们拿到土地,谁就是天使。!看看明萌仅仅是拍卖房子,就经典地演绎了这个组织的种种基因性问题。
问题之四:市场经济不是最好的经济模式,是我们迄今为止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经济模式。在这个社会中,专业分工相互交换,大家受利益驱动和契约制约,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方式获取产品或服务,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合作建房者们强调无偿服务,这样的服务怎么保证持久性?怎么保证水准?怎么抗拒批评?怎么排解委屈?正因如此,才批评合作建房是“飘零的空想社会主义,注定的悲情”。
问题之五:太相信自己,太不相信社会。人性有弱点,可偏偏有人使用人性而不是合理的制度解决问题,到头来注定缘木求鱼。合作建房者一般过分相信自己,而这个自己在没有合理制度下是靠不住的,当过分相信自己的时候,一般会导致敌视或者贬低别人。
对合作建房感兴趣,并实际参与了,出于什么思维背景?我不敢妄下结论,反思是需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