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五年前,政府主管部门就信誓旦旦地要取消毛坯房,推行成品房,可惜“出师未捷”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就偃旗息鼓,好在关于房地产的措施推行得轰轰烈烈,没有什么效果的很多,早年这个“拔苗助长”的成品房政府失误,也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反应。
近日,政府主管部门再次掀起推行成品房运动(中国很多经济措施都是通过运动方式推行的,房地产更是如此,所以使用运动一词),比起四、五年前来说,现在的条件成熟了很多,主要表现为现在炒房的人少;厨房、卫生间装修可以使用工厂化产品了;开发商做的装修事项简单了一些。但是,推行这个政策并非就能一蹴而就,阻力依然不小,希望政策设计者能够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开发商的整合能力。房地产是新兴的行业,它的企业--开发商的管理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特别是在市场好的时候萝卜快了不洗泥,弱化了开发商的整合上下游产业的能力。即使是毛坯房,产品问题多多,如果把一个“消费者很重视”、“很复杂”的装修环节纳入开发商的运营范畴,有多少开发商根本应付不了这种变化?
对于成品房,经常看到有这样的审视:开发商统一装修好处多多,仅仅原材料一项就能节省20%以上!可诸般好处都是理论上的推算,从来没有看见有人说--对于个性化需求十足的装修,开发商的管理成本有多高!
第二,装修行业不成熟。开发商的整合能力本来就不强,装修行业的“游兵散勇”状态,习惯一家一户的装修业务,怎么承担大规模的装修工程。
推行成品房,开发商是关键,它的整合力弱,下游行业更不成熟,难度比较大!
第三,消费者不成熟。为消费者提供成品房,对于成品房提供者开发商来说,它所涉及的事项越简单,纠纷风险就越少和小,事情就越顺利,所以说现在整体橱柜普及,厨房、卫生间可以比较多使用工厂化产品,让推行成品政策条件成熟了很多,但是,如果消费者的需求过于个性化,这个政策的难度大到难以操作。
设想--如果消费者能够普遍地达到“轻装修重重视”的消费,就是说消费者接受房子简约装修,一个衣帽间省去房子的家具,家具主要起装饰作用而不是主要起存放物品的功能,其他都是购买成品,而不是通过装修环节解决。
第四,房子的价格。北京上海等超级城市推行成品房的条件更好一些,除了上下游产业成熟以外,还有价格问题。很显然,房子的单价越高,可供装修操作的空间就越好,操作者就容易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和人工、容易把比较多的环节分解给下游产业,如果房价比较低,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过多的纠纷。
第五,装修付款和税收。赞赏这个政策的人,都说成品房统一采购、统一施工如此如此
这般能够让价格下降百分之多少多少,即使真的实现节省,可消费者付款能力不一定能够享受这样的节省。另外,政府怎么税收?装修的部分是否和房子的本价剥离?消费者什么时候支付装修款?等等问题都不一定很好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