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须深入学习、理解和落实“双减”(附图)

标签:
教育双减 |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各地相继出台实施意见,且立竿见影地落实,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不得回避看法不一的事实。这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要正确认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重大意义。有关讨论“双减”的文字,皆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实现“教育公平”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很多家长更关心眼下自己的经济收入能否担负起孩子的培训费,以及家庭日常衣食住行能否正常运转的问题。
现实中,“双减”立竿见影地缓解了广大家长经济上的不堪重负。看看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吧,家长因“双减”要求退费,一般在10000元上下,20000左右也不是两、三个,有的竟然高达38040元。这在普通工薪阶层面对房贷、车贷、资助老人的情况下难以承受。
其次,把家长从学校和教师强加的“辅导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职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合伙人,“忙了校外、荒了校内”。《双减》标题开宗明义: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请记住:作业负担!作业负担!!作业负担!!!所谓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多是教师为弥补专业知识弱、教学水平低或备课粗制滥造而采用“题海战”所致。尤其,教师普遍把批改作业、检查作业和作业纠错工作强加给家长,引起全社会的强烈不满。
再次,落实“因材施教、立德树人”。现实中,无论是校内的“作业负担”还是校外的“培训负担”,多为片面追求“两率一均分”和升学率而揠苗助长,进而导致学生普遍厌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问题。更无法接受,曾出现一度逼迫家长给孩子开“弱智证明”的现象,以达到不计“率”,严重损害了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表明近些年来的“校外培训收费”,已冲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范畴:于眼下,增加了广大家长的经济压力、占去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于长远,校内外的“双重负担”,导致学生普遍厌学、体质下降,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未来......。因此,落实“双减”是一项“国策”。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否则,中共中央 国务院也不会于2019年6月23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请看清楚——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而《双减》正是落实这一《意见》的具体措施。
这里,我们要为《双减》落实因材施教点赞,“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既考虑到多少人的学习情况,又给那些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后还有余力者——在正常学习日的放学后进一步提升留出机会。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深入学习、正确《双减》,做积极落实《双减》的支持者和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