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说破除迷信任重道远(附图)

(2022-04-03 21:58:29)

    清明祭扫是民间习俗之一,关于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源于古代皇帝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效仿;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等等。总之,清明祭扫一直流传至今。

每逢清明节,人们带着孩子们来到逝去的先人墓前,擦洗一下墓碑,摆上点心果品,汇报一下生活、事业状况是一种感恩教育的形式。尤其,学校组织未成年人给民族英雄扫墓更是一种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活中,身边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每到清明节,家中老人尤其80岁以上者,很多人由于没上过学,或是在扫盲识字班认识几个字,一些人仍对人死后去了另一个世界坚信不疑。即使面对雾霾和环保宣传依然我行我素,仍坚持为逝者送钱(烧纸钱)。一些六、七十岁者,认为父母活着生活拮据,当今自己生活好了还要给去世的父母多送(烧纸钱),不能让老人家在那边再受穷......。因此,每逢清明节,一些认识不同的家庭总是闹出各种不愉快;有的老人还被气病甚至住进医院。无论城市乡村的十字路口等处,留下一堆堆烧过的纸灰,且印记斑斑。近几年,北京各墓地逐渐取消烧冥品设施,禁止烧纸币、烧香等行为;并派专人在陵园中巡回提醒,使陵园内基本取消明火——近日,笔者发现不止三两个人仍然偷着燃香。

今天,为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大力提倡网上祭扫。但是,一些老人仍坚持逼迫家人到陵园扫墓,还要求拍下照给他(她)验证,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窃认为:即使国家没有明令禁止,也应该尽最大努力说服老人一不要烧纸钱,二为了防疫,不要到陵园去扫墓。有的老人非要求到墓地祭奠;否则,就要病倒,导致家人不得已而为之。一定要错开祭扫高峰期,在非公休日或公休日下午去扫墓,这时人相对少很多。且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万万不可有半点马虎——这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问题。

人们不会忘记吧?从50年代就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宣传教育,直至60年代中期笔者上小学,学校还把破除封建迷信作为教育内容,培养了一批批无神论者;一晃过去半个多世纪,人们还被封建迷信所左右:相信有天堂与阴曹地府算一个、相信有鬼算一个,相信婚姻属相相克算一个......,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渴望把破除封建迷信作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来抓,从禁止清明祭扫烧纸钱开始......

 清明节,说破除迷信任重道远(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