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中国教育学校草稿习一下 |
分类: 大谈时事 |
今早,忽见新闻报道,内地600多所高校转型为职业教育。这一号称革命性的调整非常有趣。
我认为,这种改革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就本质来说依然是脱裤子放屁忽然发觉不雅,又加一条毛巾遮屁股。完全没有把握住关键。
为什么教育部要搞这么大的改革呢?原因很简单,实在是因为现在太多的大学生毕业生在社会上游荡找不到工作,而社会急需的技术工人却短缺再短缺。游荡的失业大学生又不肯放下身段斯文扫地去干工人的的活,一看这苗头,教育部就决定改革了。
而这改,改的不是教育而是身份。真正的目的,是要把那些原本打造大学身份的学校改成确认工人身份的学校,让多一些的人承认自己的工人身份以填补工人不足的状况。这才是这种所谓改革的目的。
实际上技术工人只需要一个短期培训就能胜任了,苹果手机这样高端的产品都是一些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在工厂里培训几天就能上流水线生产的。不是人不够,而是这个畸形的社会为了赚钱乱办不合格的大学,硬把一些农民也忽悠成了贵族,然后这些自以为当了贵族的人宁可饿死再也不愿意干农活了。
是谁造就了这么多可悲可怜的贵族?答案就是中国的教育体系。
我不太清楚究竟从何时起中国人把“读书”这一说法也改成了日语的“教育”来替代,但实际上“教育”这个概念在中国从未有过真正的市场。自古以来中国人推崇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教育就是读书,而读书的目的自古不变,功利性的读书观念一直是追求荣华富贵,读书真正实现的目的是对人的一种等级划分。
既然缺乏教育的概念,又谈得什么教育改革呢?所以在搞所谓教育改革之前,我奉劝教育部的老爷们首先重新学习一下教育的意义和本质,然后再提所谓的改革。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有知识的人是人才、有品德的人也是人才、有技能的人是人才、有思想的人也是人才,教育就是培养种种这类人,而不是对人群进行等级分化。只有先搞懂这个,才会明白这教育改革不是昨天把技校都改成大学以证明国内高等教育已经落实到村,也不是今天再把混不下去的大学又改成技校以证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朝三暮四可不是改革,而是搞笑。
而中国式的教育制度把大学教育扎扎实实的搞成了一个改变身份地位的地方,这是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败,而且这种观念积腐以深,已经长到人肉里去了,要改并不容易。前几年的中国大学毕业就是干部级别,可笑而愚蠢的学而优则仕严重的破坏了学术的本质,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那么什么才是合格的大学生?其实不用我解释,只有真正掌握了相应知识的才能称得上大学之人、博学之士。大学不是那些通过各种手段死拚硬拼挤入的一个有利可图的组织!
那么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如何呢?从小学起直到高中,中国的学生们全力以赴十年磨一剑,只为那高考一战,无所不尽其极惨烈程度可歌可泣。而一旦过得了这个高考关,学生进到大学里基本上是不学习的,混到毕业就完了,至少也没有认真去学,你好我好60分万岁!一则无用的知识不学也罢,二来大多数学生把精力都消耗在高考那一场旷世残酷的决战之上了,到了大学反而就一下子轻松了,再死读就成煞笔了。
然而大学里学习的才是专业知识才是以后工作中切实相关的知识。现实当中却搞反了。
还有就是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的名牌,名牌大学毕业则更加面子大路子宽。学生们也不必为专业过于计较,出了校门各个都是个万能胶,哪里都能粘。读经济的做广告,读电子的做房地产,读物理的当编辑,读文学的卖猪肉。只要顶个大学生名头干革命不分专业不专业。
所以,对大学的改革首先要改革高考制度,目前的高考不但百害而无一利,而且围绕着高考滋生了大量的恶性产业,毁了知识还毁了人。
我所说的取消高考不是不考而是考的方式,对于招收的大学学生应该全面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各阶段成绩,统筹考虑,合格的发给大学准入证,然后各大学进行自主招生。除了特别差的,凡是能够读完高中的学生都应该得到进入大学的机会。
但各高校有必要实现高淘汰率,严格控制毕业率。高淘汰率让一些混混和智商不高的人不敢读大学。
但同时可以无限延长毕业时间的方式让真正努力的人获得公平的毕业机会。
同时必需保证大学里的课程不是刷油漆,而是腌肉的方式让学生吃透,腌不透的扔掉,这尼玛才是教育。高考的时候死拚的那些炖蛋知识有尼玛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