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那根烟
非那根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6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监究竟能不能接触“玉体”, 事关珍妃的“清誉”

(2017-09-05 19:06:13)
标签:

杂谈

可以想象下。阳光灿烂,绿叶婆娑,忽然间蹦出来一个鬼灵精怪的”美少男”。皮肤白皙,满头秀发,头插三眼花翎,身着长袍马褂,腰系金丝带,足蹬朝靴,对着光绪抿嘴一笑。

珍妃,即恪顺皇贵妃,和其姐瑾妃入宫时刚13岁,正是天真烂漫,毫无心计的时候。她聪明剔透“通书史,解吟咏绘事”,也崇尚西学,对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光绪为何喜欢她的原因。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a0be5c3fd405b9d39e0c522cc63a7c1dx310x260x20.jpeg;,3,jpegx;3,700x.jpg事关珍妃的“清誉”" />

珍妃,既然受到了宠爱,年级轻轻又是怎么死的呢?是”庚子事变”联军进京引起的。有的说珍妃殉节跳井而死,也有说是慈禧下令杀害。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因头就是些枝枝末末。《国闻备乘》记载,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

唐海沂《两位姑母—珍妃、瑾妃》记载“白大姐说,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为了这件事白大姐也受过拷打。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

隆裕制造了事端,是因为起了妒忌之心,那么太后的支持,就是她支持了光绪的“”维新”引起了内心的不安。又再一次引发了挨打事件。《我的祖父小德张》这本书是这样回忆的: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正在玩赏高兴时,被老祖宗(慈禧)撞见,珍妃来不及换衣服了,老祖宗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光绪和珍妃马上跪在地上叩头,请罪。老祖宗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着实打了珍妃30竹竿子。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81243d757194903e557af19b15f11934x500x333x35.jpeg;,3,jpegx;3,700x.jpg事关珍妃的“清誉”" />

种种因素,埋下了珍妃死的种子。外面的事件正好给了个借口。

珍妃的死就有了迷雾。有种说法是,珍妃殉节跳井而死。《爱新觉罗·毓欢》一书引说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对珍妃死时的看法。

有人说珍妃畏死曾长跪求免,载沣嗤之以鼻,说,珍妃绝非是那种苟且偷生的人。又有人说,崔太监将珍妃裹毡。载沣说更不可能,因为太监动手裹毡,势必要接触“玉体”,而这是与”礼"不合的。又有人问起,珍妃遭受杖责一事,也以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来反驳。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节跳井。

载沣的地位,他的说法,曾获得了大部分史学工作者的认可。但随着晚清宫女何荣儿《宫女谈往录》的出现,打破了太监不能接触“玉体”的说法。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e347299bbbe966e63803178854060343x400x302x25.jpeg;,3,jpegx;3,700x.jpg事关珍妃的“清誉”" />

《宫女谈往录》对宫廷里的生活细节描述的详细,就比如,“不许打脸”条明确写到当时宫女刑罚不许打脸。"老太后让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给珍小主最大的羞辱,连下等奴才都不如(宫里称皇后叫主子,称妃子叫小主)",这竟然隐含了掌嘴才是最大的羞辱,珍妃此时的境遇已不如宫女。

又特别说了宫女平时以杖责刑罚为常事。”平时不许穿红和抹胭脂。谁要打扮得妖里妖气,就要挨竹板子。挨竹板子,疼是小事,丢人是大事,让执法的太监把衣服一扒,裤子褪下来,一点情面不留,露着白屁股(内廷的规矩,挨打,是要肉直接挨到板子的,不许垫中衣),趴在廊庑的滴水下,一五一十地挨打,打死也不许出声(跟太监挨打不同,太监挨打不脱中衣,要大声求饶),挺大的大姑娘,臊也得臊死。所以我们的打扮都是淡妆淡抹。”

http://image.uc.cn/o/wemedia/s/2017/378a53a9d94ff6cb91640bb6d313a014x448x252x26.jpeg;,3,jpegx;3,700x.jpg事关珍妃的“清誉”" />

看到此,学者才明白,载沣的说法只是遮掩了宫廷的丑事。慈禧正是将珍妃等同于宫女进行了杖责。太医张仲元脉案也记载:“抽搐气闭,牙关紧闭”、“人事不醒,周身筋脉颤动”、“恶寒发烧,周身筋脉疼痛”,这些现象只能以受过廷杖解释。

那根正先生在《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里转述隆裕的说法,珍妃遭到廷杖后掉了孩子并从此终身不孕,所谓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根本无法成立,由此史学界开始赞同是慈禧指示亲信太监崔玉贵推其入井杀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