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那根烟
非那根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53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职场

分类: 职场类

“老刘,给你说个活儿,你去不去?”

“老王,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挣钱的事我还能不去。”吃过午饭,老刘和老王躺在宿舍的床上,老刘回应他。

“前两天,我去那一家,老式小区,6楼,没电梯,像是新买的房,要重新‘大整’下。我扛过一趟水泥,太累,今天人家打电话给我,要给上面‘运’沙子。出价是300元。你?”

 

标签:

杂谈

​20岁对大多数小姑娘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真烂漫,意味着明亮美好。也意味着青春肆无忌惮的笑。

可王燕,却好久没笑了。

父亲身体不好,干不了体力活,王燕为了挣钱补贴家用,辗转换了多个工作,最后才进了富士康。

王燕才知道什么是“流水线”。

在流水线不停地、机械地操作着,还得全神贯注,不敢分心。

为了挣高工资,还得不断加班、上夜班。

慢慢的,也不知道是王燕刻意忘掉所有的事,还是大脑已经麻木了。

王燕的双眼逐渐呆滞,没有光彩。休息时间眼里也只有不断传送的传送带。

http://pic.rmb.bdstatic.com/fcf9481516662cb122caa959eecb90ee.jpeg

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年底放假回家,母亲对她说,媒人给你介绍了个对象。你年龄也不小了,不能太挑了。这个小伙子我听着挺不错的。

周末相亲,王燕对男方的感觉挺好的。男方虽然话不多,看样子也“愿意”。

过年的这几天,冷不冷热不热的,看了几次电影,吃了几回饭。

王燕回厂里不久,他打电话给她

标签:

杂谈

​文章的开头,先讲一个对“面试圈”冲击力颇大的事。

马云聘请了一位高级讲师给销售上课。有一次,他也去听了听。讲师正在大讲、特讲,“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下面的销售听得频频点头,以为学到了“销售”的精髓。

马云没听5分钟,直接把讲师开除了。

马云在一次会议上讲了这个事,说,和尚要梳子干什么?没有需求营造假需求,这不是销售,是忽悠,是骗术。

http://p3.pstatp.com/large/5e7e0005191d3e80f89e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其实也是面试的题目。

之前,类似这样的智力题在面试圈风头正劲。

求职者见到逼格十足的面试官,都是小心翼翼。

“把这支普通钢笔卖到100元。”

“把一瓶矿泉水卖到300元。”

“怎么向美人鱼推销高跟鞋?”

......

求职者没有预演这样的题目,一时脸红脖子粗的,反应不过来。

http://p3.pstatp.com/large/5e7e0005191e9721dc8c

面试官问这些古怪、刁钻问题的用意在哪里?

面试官会这样

标签:

杂谈

​最近,看起来很有逼格的面试官出的题目也没有那么“风骚”。

“把这张普通白纸卖到100元。”

“把一瓶矿泉水卖到200元。”

“请把这支钢笔以300元的价格卖给我。”

......

这些“智力题”,之前一贯是面试官的杀手锏。

https://image.uc.cn/o/wemedia/s/2018/f57e8bcb1753d2e6ccd2d654f0f3fa38x640x426x37.jpeg;,3,jpegx;3,700x.jpg

不过,现在的“杀手锏”已经生锈搁置了,原因是受到马云的一番说话的冲击。

马云曾经聘过一位高级培训师给销售上课,培训师大讲“怎么样把梳子卖给和尚”。马云直接把他开除了。

马云的意思是,和尚要梳子干什么?这是营造伪需求。这是忽悠不是真正的销售。

其实,“怎么样把梳子卖给和尚”也是个面试题目。

我认识一位面试官,他就对马云的这番话,不完全赞同。

面试官拿自己的一次面试举例。

最后的环节,面试官会拿“如何在洗手间卖巧克力”作题目。

标签:

杂谈

​职场上,借钱和随礼是职场人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同事拿着请柬过来,邀请你去,你内心再百般的不愿意,面上也得推起笑容,连声祝贺,说一定去。

找个背人处,自己摸摸自己瘪下去的裤兜,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两下。

还有件事,同事向你借钱。

同事好不容易给你张开口,满脸“希望”的看着你,生怕你给他掉地上。

你如果拒绝了他,之后恐怕就再难以相处。

我有位同事,居然把这两件事掺杂到一块去办。

http://bos.nj.bpc..com/v1/mediaspot/0af8ddd77689f0c6344c5973e7f92ed2.png

我跳槽到一家公司,认识了小王。

工作没几个月,他支支吾吾的开口向我借钱。

金额倒是不多,600元,对于刚入职的我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之前的工作不稳定,手里也没攒住钱。

我再三的犹豫。说实话,真不情愿借。

想想谁会没个难处?何况他还是个老员工。以后还指望人家多多帮助呢。

我取出来,借给了他。

标签:

杂谈

​最近,面试圈风头正劲的“智力题”受到挫折。

从面试官的热捧,到逐渐冷落,搁置了一边。

其原因是,马云曾经批评过一个讲师的话。讲师说的是“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马云说,和尚要梳子干什么?没有需求制造需求。这是忽悠,骗术,不是真正的销售。马云把他开除了。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其实也是面试的题目之一。

面试官从这些问题里,看出应聘者的反应能力,思维的活跃能力。从此判断你是不是能更好的适应岗位。

面试官并不完全认可马云的说法。

我认识的一位面试官,就举了自己面试的例子。

http://bos.nj.bpc..com/v1/mediaspot/aa9083702e4534e2485bd26074f43ae7.png

面试的最后环节会拿桌上的纸杯做题目。

“怎么把这个杯子销售给我?”

来面试的求职者有四位。

第一位求职者是这样回答的:

您好,先生。我有一个致富的点子。我去过一个地方,这里居然还没有纸杯。如果在这个地方开公司销售的话,

标签:

杂谈

​职场上,经常跳槽让我摸出一个门道。

面试官们通常都会问老腊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离开你的前公司?

这个问题可深可浅,回答你之前的公司好与不好都不合适。

我有一次就答错了。

那次是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朋友给我的消息,说这家公司要招聘的。

我一听两眼就冒起了光。

这家公司和我现在的公司是同行,但规模却不可同日而语。

我有时候看见他们公司的职员穿着漂亮的制服,挎着公司配发的皮包在街上神气地走来走去。羡慕地不行。

http://pic.rmb.bdstatic.com/e6fce0bfb75e6bb35866772b22bc09e0.jpeg

这不,机会终于向我招手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坐到这家公司所处的写字楼里。

所以在临去应聘前就把该公司的背景,产品的通道给摸熟了。

到面试这天,我推开他们办公室的门,一看办公桌后面居然坐着四五个面试官,心就不由自主得突突的跳了起来。

面试官很随意的问了我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倒简单,也都是惯用的套路。

之前是做什么的?在哪家公司啊之类。我老实地回答了问题,并说自己

标签:

杂谈

职场上,“人在江湖”红色炸弹避免不了。

员工“有事”最希望的是老板能亲来。

员工会有面子,老板随礼的份子钱也会多。

会办事的老板也会给员工“面子”,只要见到员工发了请柬,公司没什么重要的事都会放下来。

拿着“颇有分量”的红包,去捧捧场。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0b11ab221e1db96ca58cde73570bba2.png

下面讲的这个案例,却是相反。

老员工结婚老板不但没去,让同事带过去的红包里也有“蹊跷”,究竟因为什么呢?

小王学的是技术,从学校出来就跟着这位老板。

转眼间5年间过去了。

小王在技术上比较扎实,大大小小的项目没少出力。

小王的工资从开始的2000元到现在的4000元,都是老板主动给他涨的。小王实在,从没要求过这些。

这天,小王找老板,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要结婚了。

http://bos.nj.bpc.baidu.co

标签:

杂谈

​职场上,公司计划在另外一个省份设办事处,开拓市场。

开会时,经理问几个业务:

你们中间谁愿意去?前期是辛苦点,如果把市场开拓好了,自然会升格到分公司,你自然顺理成章成为经理。

经理半开玩笑的说,多好的事。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想着心思。

市场又那么好开拓的?

省份偏远,半年也很难回家一趟。

说是办事处,也就名字好听点,就是一个人里里外外的跑。

难免会产生销售,一个人在物流提货、发货,很是辛苦。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dc1c3fcd52ee3266444f34a500eaf23.png

经理看向小王,小王赶紧摇头,说我家老人身体有点不舒服,不能跑远,离不开人。

经理又看向小孙,小孙赶紧说,我报有个培训班,钱都交过了,每周都得去。我去不了。

另外几个,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经理倒没去看小李,小李入职时间不是很长,经验还有欠缺。

谁知小李站起来说,那我去吧。

经理惊讶,你去?你跟你女朋友商

标签:

杂谈

职场上,“涨工资”,毫无疑问是职场人最想听到的话。

无论是菜鸟还是老腊肉,也都是非常期待的一件事。

可想满足这“最期待的事”,全看老板的态度。

老板一年到头黑着脸,从不提这茬。

你的工资是够花还是不够花?够吃还是不够吃?

对于大多数老板来说,给员工开多少工资已属“开恩”。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bcdf439bbf59c5b252654becc02bf62.png

老板更是精打细算,别说“涨工资”了,老板还恨不得少支出几张。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职场案例,老板突然变了“性子”,究竟因为什么呢?

小孙应聘到在一家公司,做技术。

已经工作了四年。

小孙从入职时的“理论知识”,逐渐积累了一身实操的经验。

一些大点的项目小孙也能够独立操作。

技术部的同事背后讥笑老板“抠门”,没多久,就跳槽了。四年来,换了个遍。

只有小孙性格老实,从来不要求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