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2002年独家对阮仪三教授的采访《对待历史遗产 保护永远第一》

(2016-03-25 08:32:58)

对待历史遗产 保护永远第一
www.zjol.com.cn  2002年19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江南的古镇,雨珠是常来常往的客人。昨天下午,就在这雨打方格木窗、轻敲黝黑瓦房的雨天,中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再次来到水乡乌镇。这位从事了40多年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的专家,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问:现今国内有不少的古镇、古村落都在高叫“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你如何看待?

    答:各地越来越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当然是件好事,问题是现在许多地方考虑的是如何借遗产保护为阶梯,迅速地把遗产转化为经济收入,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他们的保护也必然会导致遗产保护的不完善和不全面,甚至会流失部分遗产。

    问:现在不少地方把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捆在一起,你认为这里存在矛盾吗?

    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该是没有矛盾的,在保护中把遗产逐步地推向市场,把它变成供游客欣赏和游览的资本,积累资金用于再保护,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但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如果位置放偏了,那么就会导致“资本流失”,直至“元气消耗殆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问:你遇到过这样的矛盾吗?

    答:遇到过,就在周庄,那里有人跟我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你阮老师的事,我们宁愿做生意,遗产什么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对他说:20多年前你背向青天面朝黄土时为什么不开店做生意?现在周庄有名了,游客多了,你竟说出这种话,你忘本了……这就是矛盾,而且是一直悬而未决的矛盾。还有,要控制超容量游客进入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区,这也是保护与个别追求经济效益开发者的初衷之间存在的矛盾。

    问:国内江南历史遗产保护与国外有什么不同?

    答:江南地区多雨,且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容易腐蚀、霉变,一般情况20年左右就必须进行维修,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资金哪里来,就在这旅游中获得。而国外,特别是西欧建筑,多以石材为主,保存的年代相对较长,再加上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步早,意识强,特别像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而且政府每年都安排资金投入保护,如今他们已经有从12世纪到20世纪不同的“世纪里程碑遗产记录”,反映和代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和特色。

    问:你对江南六大古镇的评价如何?

    答:我认为乌镇的保护是一流的,如这沿河连绵起伏的“水阁”,就是乌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乌镇的地方文化特色,到了这里,就能知道乌镇人的过去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也知道了“枕水人家”是怎么一回事。像西塘,百姓生活就是一幅很好的“风景图”。周庄本来是不错的,但百姓的无序开店,使原汁原味变了味。

    问:像乌镇、周庄这样的江南古镇,能有多长的生命力?今后的归宿又是怎样?

    答:江南古镇要保持长远的生命力,必须永远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修旧如故”,不改变原来的风貌,这样才有其保存的价值,才会显得越来越珍贵。毕竟在中国、在全世界,像这样典型的江南古镇是不多的。

    问:你认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做什么?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决策者的思想转变,制订保护法律。明年6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研讨大会将在苏州举行,它是一个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的国际性研讨会,将就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保护、流失和面对的处境,进行专业、专题、专门的讨论和研究。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邵云

相关稿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