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赤脚医生”到“远程会诊”

(2008-12-18 18:09:59)
标签:

30年

赤脚医生

卫生

医疗

改革

杂谈

从“赤脚医生”到“远程会诊”

田埂说事(395)似梦非幻30年——我的学生被蛇咬致死

如今遇到疑难杂症,除了一般的求医以外,还可以请专家医生确诊、会诊,甚至是时间紧张,还可以就地打开远程会诊视屏,让远隔两地的医生共同会诊,共同商讨出最佳的医疗方案。面对如此的医疗水平,我在发出感叹之余,便想到了30年前这样的一件事情——

                                我的学生被蛇咬致死

30年前我在农村学校教书时,一名任班长的4年级许同学,学校成绩很好,人也乖巧,平时也常常到学校里来看看我,甚至与我一起聊天,讲些村坊上的事或者或者帮助我干点活。

然而有一天早晨,我正纳闷该学生为什么上课还没见人影时,学生告诉我,许同学上一天晚上到田里去掘黄蟮,被毒蛇咬了,送到了附近的炉头镇医院。当我中午放学后,忙赶到炉头镇医院,被告知已经送乌镇了,去找当时一名乌镇中学,专门治疗蛇咬的洪老师医治,我又连忙赶到乌镇,说是根本没送去。

当我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学校时,已经有学生等我,告诉我许同学已经死了。我忙不迭赶到他家,他已经是沉静地躺在门板上,我撩开他盖在面孔上的白布,发现脸色铁青,他父亲告诉我,他们把许同学送到镇卫生院,因为没有解蛇毒的蛇清,只能让他们转送乌镇,然而船摇到半途,他们发现人已经没气了,他还拉起许同学的裤腿让我看,其小腿肚上果然有上下两个蛇牙的疮口……面对上一天还在帮助我管理低年级学生的许同学,我也不由得哭出了声。

我深深地感到,许同学的死,除了交通的滞后以外,我们医疗技术的落后和药品贫乏,也是送掉许同学生命的关键之一。

在这30年中,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着不同的历史过程,记得在30年前,全国各地推行“赤脚医生”,真所谓是个个企业、各个村、学校等,都选派和培训赤脚医生。我当时在一家舳承厂工作,单位为了派“赤脚医生”,就把当时的会计派出去培训,回来后就建立了工厂卫生院,说实在的,这样的赤脚医生除了涂涂红药水、包包伤口等“小儿科”外,确实没多大作用,于是,没多久就烟消云散了。

后来,又推行农村卫生院或者医疗站,但是当时的农村卫生所,没有卫生局编子,没有行政管理部门,所谓的技术管理也是挂靠医院,而真正在管理权限是大队,其余就是卫生院医生自己说了算,于是,在看病中、配药、甚至进药等,都没有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了假药害人和医疗事故等现象。

为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后来又来了个一刀切,取缔所有的农村卫生所,让老百姓有病到城镇,然而,这个办法似乎又行不通,许多农村老百姓看病不方便,反而让那些游医、地下医生和迷信人员,有了挣钱和骗钱的市场。

怎么办,在多次探索下,终于出台了由大医院附属农村卫生院的办法,尤其是规定了与大医院统一培训、统一进药、统一转院、统一人员配备等几个统一,让农村卫生院才真正有了归属感。

如今,农村人员一旦有了病,可以在农村卫生院诊治,发现病情严重,马上可以直送上级医院,与城市居民一样,可以随时请专家就医和诊疗。

话虽然说到这里,仿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无论是技术水准、药品充韵、服务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现象还很突出,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能够解决部分人员的小部分经济补偿,但是一旦生了大病还是倾家荡产,还有许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疑难杂症,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和治疗的好方法。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一个好的医生,有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经验后,却都是向往着离开本乡本土,向着更高一级医院攀登。不知道这原本就是人的追求,还是这本来就是一个历史规律。从而造成了许多老百姓一有病,不太相信本地医院,动辄就向上级医院求治,常常使上级医院是门庭若市,地方医院连连亏本、士气不足。

看来,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是一门需要不但求新、探究的学科,尤其需要更多的好医生,高年资医生,在树立起真正为病人服务理念的同时,落脚于基层,服务于基层,这样,才算是卫生事业改革成功了、到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