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说事(251)失地农民——已经成为社会的新群体
每当我走过一些在街上兜售商品或者找活干的本地农民身边,总在考虑他们既不是城市企业或者单位里的工作者,也不是来自外省市的民工兄弟和新居民。他们就是城市郊区、附近农村的失地农民或者无农活农民。如果说他们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了土地,或者已经租给了承包大户,连自己都在买粮吃,说他们是居民,他们在城里没有工作,还是生活的农村,或者是城市边缘地区。
然而,可能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群体现在是越来越庞大,由于没有了土地或者农活,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无业者”,尽管政府部门常常举办一些劳动力培训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就业提供一些方便,但是到了他们真正在寻找职业时,技术活干不了,企业也不要,而艰苦活他们又不想干。因此,他们的就业还是存在着诸多困难,于是,他们就成了社会的新群体,在常规下,这新群体出现和存在着这样10种现象:
1、有的农民,自己买了一辆电瓶三轮车,每天上街兜些活计,或者搬运、或者运输,然而他们缺乏安全交通意识,一旦惹下麻烦,双方都说不清、道不明。
2、有的人自己开个小店或者饮食店,什么卫生许可证、消毒箱等都没有,一旦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了矛盾,把门一关,谁也管不了,谁也找不到。
3、有的则租了个人力三轮车,每天在市区搞客运,倒完全能够自力更生。
4、有的人利用自己农民的特点,帮助园林管理处修树木、种草坪,也有的自己在家搞点副业、帮助种养大户打打工,倒也其乐融融。
5、有的人则在家管管孩子、烧烧饭,下午到农民活动中心打牌打麻将,日子蛮好过。
6、有的农民很会计算,他们把钱用于建造了新房子,然后就出租给外来民工,而自己则到处为家。
但是,另外4种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卖地所得的钱,可能蛮可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7、有的人,由于卖土地或者拆迁房屋所得的钱,全部给了小辈,到头来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只能每天拉了个破三轮车,冒着高温,串街走巷,收构废品。有的老人只能到处拣破烂,什么塑料袋、可乐瓶等,反正看到有用的就拣,卖点茶钱烟钱。
8、有些人,当拿到大笔的土地款以后,就寻思着做大生意、干大事业,结果由于经验不足,造成亏本或者被骗,这样的现象大有人在。
9、有些人,不管今后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每天睡懒觉、喝小酒,根本不去想如何找一个工作,仿佛这笔钱用不完、吃不光似的。
10、特别是有些青年人,每天沉湎于交朋友、进酒店、聚众赌博,不思进取,把这些钱消费殆尽,把自己逼成新一轮的“贫困户”。
我曾经去农村找过人,就有这样一种:“前面那工业区的南面就是他原来的家,现在啊,不知道他搬那里去了,户口还在我们村里……”等说法。因此我觉得,由于这些失地农民已经从原来的所在村消失,通过移居、租房、新建、买房等形式,已经成为不知道由谁管、谁也管不住,实在又没法管的新群体,尤其是户口关系越来越淡簿的今天,他们有许多是属于一个没有“编制”和管辖区的新群体成员了。
看来,在构建和谐社会和预防许多社会矛盾产生的今天,就有许多事情亟待规范和理顺,这些失地农民和无农活农民的现状,其实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