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学生何以如此集体涉毒

(2015-11-27 09:01:28)
标签:

时事评论

学生集体涉毒

杂谈

分类: 2015年

    据北京晚报11月26日的消息说,由北京海淀警方通报,近日接网友举报,在某音乐学校有人吸毒,民警迅速开展工作,在该校宿舍内查获16名涉毒人员,警队上述人员进行尿检,均呈大麻类阳性。目前16人因吸毒已被海淀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记者了解到,该音乐学院正是迷笛音乐学校。作为中国第一所被批准注册的现代音乐学校,迷笛音乐学校自称中国摇滚音乐的黄埔军校。尤值一提的是,在其早期举办的迷笛音乐节上,就曾倡导拒绝毒品的健康生活,每届迷笛音乐节的观众手册上都会有相关禁毒提示和主张。如今看来,不知这算是一种巧合还是讽刺。

    应该说,如果不是长期的管理滞后和懈怠,吸毒这种在社会上都需要隐蔽行事且风险很大的违法行为,断然不会出现在校园,更不会同时发生在10多名学生身上。而诸如像这般学生集体吸毒事件带给公众的心理冲击,显然要大过某些知名艺人的吸毒丑闻。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也有相应的管理规定,10多名学生吸毒,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校教育和管理出了问题。而从涉案者众多的角度看,显然也无法用个案、一时失足来形容,这是否意味着吸毒在该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甚至已成为一种灰色的“校园文化”?

    即便如此,在迷笛音乐学校迅速发布道歉声明。而这种声明言词恳切,语重心长,处处体现出对涉案学生的维护。这一点值得肯定。吸毒虽然有错,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无论犯多大的错,作为管理者都有义务站出来遮风挡雨,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舆论关注下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涉事学生未来的路还很长,犯错固然要承担责任,但也不该一棍子打死,适度的宽容和谅解,使其改过自新,是教育者应有的态度和胸怀。不过,在宽容学生的同时,学校更应该自省。

    但是,这也毕竟像这起学生吸毒事件,真正指向的其实是学校的管理。可是在校方的声明中,除了泛泛一句“管理者应负全部责任并真诚道歉”,更多的则是在强调学校的校规如何严格,管理如何到位,老师如何负责。 或者说,对于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大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如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的吸毒人数持续增长,增幅每年在10%以上,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学生就更容易迷失自己,从而被毒品俘获,被毒品所害。

    由此可见,这​学校要更多地肩负起自身的教育责任,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家庭也要真正地关爱关心孩子,一方面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相关部门要对引诱与强迫学生吸毒的教唆者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更要截断毒品源,切断背后的毒品犯罪利益链条,严厉打击毒品犯罪;而公众人物也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不能做出恶劣示范,教坏了下一代。这就有必要加大对涉毒明星、公众人物的惩戒力度,如对吸毒明星祭出终身禁演的杀手锏。

    而在​近年来,由于娱乐圈演员歌手吸毒事件频见报端,尹相杰、李代沫、满文军等等,有一长串的歌手吸毒名单,此次知名艺校学生涉毒,不由让人联想到娱乐圈的吸毒事件,不能排除娱乐圈的这些吸毒艺人给未来的音乐人带来了坏的示范,那些本来是自己所钦慕的成功者也吸毒,对这些涉世未深、缺乏定力、思想尚不成熟的学生就可能产生很大影响。就像作家宁财神称自己吸毒是为了“找灵感”,像类似事件,就很可能对这些对艺术之路充满憧憬的学生具有迷惑性,在受到外界诱惑时,就很容易陷进“毒魔”的掌控之中。

    的确,在透过迷笛学校学生吸毒,可以管窥当下青少年吸毒的严峻形势。《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 18岁以下吸毒人员1.8万名,18岁到35岁吸毒人员占七成。在这种青少年染毒严峻的情势下,包括艺校在内的各方,更应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帮助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只有从家庭、学校到相关部门等的齐心协力,在毒品与学生之间设置重重关卡,才能把毒品挡在校门外,不让它毒害我们的下一代。

    而学生集体涉毒事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严打毒品犯罪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因为学生集体涉毒,本身就是毒品对社会群体的侵蚀已“入髓入骨”的表征。像这音乐是人生的良药。该校校长希望给吸毒的学生一个机会。这样的请求,未曾不在其他艺人吸毒时有人提到,但是,艺人一再吸毒,未免不令人失望。加强教育和更细致的预防手段,以制度化、法制化为后盾,应该是预防青少年吸毒的必选道路。同时,不让染毒学生复吸,更考验戒毒的方法与成效。


 

 

 



    于2015年11月27日记

时评|学生何以如此集体涉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