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男孩猝死课堂何以引思考

(2015-11-17 08:00:32)
标签:

时事评论

15岁男孩猝死课堂

杂谈

分类: 2015年

    据华西都市报11月16日的消息称,10日,河南南阳市十三中九年级学生云博因心脏骤停晕倒在早读课堂上,当120赶到时已无呼吸。对于该学生的父亲回忆,孩子头天晚上写作业到12点多,早上6点多起床。父亲发文忏悔:每天睡眠那么少,还无形中增加你的学习压力,更不该面对你的累过多鼓励你做坚强男子汉。通过了解这云博今年15岁,一个学习勤奋努力的男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在当天早上7点左右父亲将他送到校门口后离开。上午7:30左右,云博在早读课堂上突然出现昏迷,被120急救车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头天晚上写作业写到12点多,早上6点20起床,没有发现啥异常情况。

    的确,像这事情值得反思的。随着学习压力的据增,确实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的孩子,着重点是要面对无情的竞争。而且在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况且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为孩子减负,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也有少数的人开始呼吁加大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其实笔者认为,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无疑是现代社会的解毒剂,勿容置疑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是改变教育弊端的最有效的方式。

    或者说,对于学校教育不是一味地奖成绩,要在生活的细节中,去体验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老师每天布置的大量作业,而在教育主张上来说,有用的写写,没用的不要写了,即便如此干脆让孩子们去玩吧。但是,问题在于对“减负新规”点“赞”的家长大多都认为,对于学生在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应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各个方面的能力。另则就是“反对”的家长则认为,目前现行教育体制,学生必须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在应试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换句话说,对于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其实也是给老师减轻压力,不批改作业了我们何乐而不为,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仍旧最担心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若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家长又会追究老师的责任,所以老师在家长与规定之间,也是有苦难言。由此可见,在一些个规定中要求可以布置体验式作业,但是这个作业量又怎么控制,怎样布置才合理?对于学生阶段本就应为知识打好基础,这样做未免不太现实。诸如像体验式作业没有评价体系,如何实际操作仍存在疑虑哩。

   若学校教师将教学任务寄托在家庭作业上,就会放松对课堂教育的重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若学习任务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书面的作业就没必要了。而且需要注意的情况就是有人认为对于没有书面作业不代表没有作业,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自己的兴趣,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些具体的做法仍需继续探索。这对于“减负”不应该“减质”,也就是说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没有好处。但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整顿师资力量,大力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素质,重视课堂教育。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课下可多与社会接触。

    曾经也有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称,从2005年就规定小学低年级的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可布置30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作业。但是由于个别家长的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放学后会自行为孩子选择校外辅导班。对于减负规定,各个学校执行得都非常严格,但是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长迫于孩子升学压力,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布置作业。教育局认为学习任务还是应当在课堂完成,课下家长为学生选择一些特长班使其全面发展也可以考虑。

​    就这学生的年龄上讲是不满18周岁,在法律上而言属于未成年人。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也面临着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了。对未来的迷茫必将对学心理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会使学生感到烦躁,抑郁,这些正是压力增加的表现。也有些学生对于学业的压力则完全是源于“挂科”、“警告”等来自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硬性指标”。这些学生害怕在学校“挂科”,“警告”等事情被家长知晓后面临他们的往往是诸多处罚,这同样是一类学生所面临的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

​    然而,随着关于学生的负面新闻频频爆出,各类丑闻不绝于耳,作弊、同居、行窃、酗酒闹事、伤人等这些负面新闻的出现,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大学生们的关注,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之类的讨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舆论的关注让家长们对身在校园中的我们的日常行为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关注,让我们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担心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学生”这个越来越饱受争议的群体再次受到抨击;家长的要求让我们更加自律,毕竟不论学习好坏,对于“经济封锁”之类的惩罚,都不是现在还没有经济收入的我们所能承受的。很多时候家长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要求,甚至高于学业。压力就这样产生了。

 




    于2015年11月17日记

时评|男孩猝死课堂何以引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