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购买磁带一刀切浪费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为学生购买磁带不宜搞“一刀切”
王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走访了上海多家中小学,虽然磁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已几乎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设备,但让人吃惊的是,学校依然在给学生发磁带。“上海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至少要领24盒磁带,可实际使用率很低。”葛均波说,据有关部门统计,近98%的新生家庭没有磁带播放器,需要新购买;超过90%的学生很少在家使用磁带,许多甚至都没拆封过,浪费很大。
有人统计,10年前,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几乎家家都为孩子配备了一个“随身听”,那时是磁带的黄金时代,出版社作为英语配套教材发给学生。大约从2003年起,CD、MP3等新科技产品日渐普及,磁带销售空间也越来越小。因为CD还可以刻录,照片、文件都可以保存在里面,MP3也可以保存资料,与之相比磁带就逊色多了。如今,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别说磁带,似乎CD、MP3也落伍了,教师只需把视听材料放到网上,学生回家下载即可使用。
应当说,对于城市大多数家庭来说,学校再给学生购买听力磁带,的确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也是一种严重的学习资源浪费。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普及,更是多余。但是,从全国来看,有些地方还没有达到上海那样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没有通网络,很多家庭也没有配备计算机,在这些地方,磁带对于孩子学习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
鉴于此,笔者认为,是否为学生购买磁带,不宜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已经开通网络,且家庭已普及计算机的广大城市地区,学校就不要再给学生购买磁带了。对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愿购买。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政府简政放权。据很多学校反映,他们也知道现今时代给学生订购磁带是一种浪费,但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教材都是由政府采购,学生使用的教材包括磁带都是由各地政府统一购买。订单征订什么,购买哪家出版社的教材,学生说了不算,学校说了也不算,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将教材购买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可见,一个小小的磁带问题折射出的是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微妙关系,学校在这样的事情上都没有一点自主权,何谈特色发展?
前一篇:各种升学加分政策都应该取消
后一篇:孔子将人划分为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