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解读“以学论教”? [转载]如何解读“以学论教”?](//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们经常会听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词语叫“以学论教”。从简单的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老师的“教”。为了更好地解读它隐含的理念和内涵,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1.如何理解“学”?
1)“学”是指学习的主体。这里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备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背景,以学情为依据;
2)“学”是指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求体现生活化,社会化,能体现学习内容在社会与生活中的价值;
3)“学”是指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互动时间和练习时间;要设计科学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4)“学”是指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渗透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和学会;
5)“学”是指学习评价。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及时进行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学”是指学习效果。一节课下来,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如何理解“教”?
1)
“教”是指教师。首先要看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才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
2)“教”是指教学目标.看教师能否落实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
3)“教”是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看过程是否有序,方法是否有效;
4)“教”是指教学效果,看教学效果是否有效,主干知识是否得到落实,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以学论教”体现了什么理念?
1)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一节好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4.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的。因为教与与学是互动和互补的。但我们必须明白:立足点是在学,所以要先考虑好学生的“学”,才考虑教师的“教”。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离开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离开了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原有基础,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代替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只能说是教师的个人表演。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优秀“导演”,而不应该是一个全能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全能,学生便越无能。只有学字当头,教字跟上,才能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本质意义和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