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知识教育,
还给学生留下什么? 文/宁阳王营
———————————————————————————
作为一名教师,日复一日地从事着繁重的教
学工作,对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始终缺乏深层次
的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教学除了知识以外,
到底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在学校
所学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新课程要
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上,
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任务的同时,我们还要完成
哪些任务?................................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
石,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
学科产生了兴趣,必然激发起对该学科持续不断
地学习动力,并产生寻根问底的旺盛求知欲,这
就有可能引导他将来从事与该学科有关的工作,
并在该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所设计的一切问题及组织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刺激,
使学生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事实证明,教师一旦
激发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就成功
了一半。..................................
铸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
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所有知识都不是冷冰冰的
教条,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深深烙下了
人类探索的足迹,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引
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时,除了要求学生记
忆、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外,更要让学生从中
汲取人文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以不断充实
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还要结合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勤于读书、善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积极参加讨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加
|
———————————————————————————— |
|
———————————————————————— |
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
锻练学生善于质疑和创造的良好思维品
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在培养学生良好
思维品质上下功夫,古人云:“学者须先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疑而思,
由思而解,可见“疑”是思的前提,更是创
新和进步的前提。因此,在学生学习知识的
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
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思维
等方式,主动探求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养成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
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不迷信权威、不
迷信课文、不迷信教师的良好思维品质,实
际上就为他们一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拨学生求知的科学方法。方法是打开
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开采知识矿藏的“点
金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求知方法,无
疑会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铺平
道路。................................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除了知识外,教育应
该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东西。知识是不断发
展、不断进步的,永远学不尽,唯有那些良
好的品格、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最终
凝固成学生的素质,并成为他们一生可持续
发展的不竭动力。......................
————————————————————————

————————————————————————
|
|
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c1a8ddf20102vzpy.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