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心”为何总是迟到?

(2011-03-24 17:15:31)
标签: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

读书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思考

教育观察

养成教育

教育

分类: 王营评教育

孝心”为何总是迟到?

 

文/王营

 

“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一顿你给我做的饭?”当父母这样问时,你会怎么做?

近日,一部名为《天堂午餐》的6分钟短片,在一个月内,网络点击量就达到400多万次。片中,男主人公为母亲做了一顿她期盼已久的午餐,但这顿午餐只能送往天堂了,因为母亲已经猝然离去。这份迟到的孝心,让众多80后、90后“瞬间泪崩”,不少人也开始思考:我们的“孝心”为何总是迟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为何总一再上演?

“孝心”为何总是迟到?这句话问得好!为什么不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她?这部短片不仅让80后、90后“瞬间泪崩”,也让我们这些成家立业的人潸然泪下。许多人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平时很少回家,很少和父母通电话,父母生病的时候,也很少能在病榻前尽孝。春节或者节假日偶尔回家一次,父母像接天神似的,忙里忙外,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自已则成了甩手掌柜,坐在一旁喝茶聊天,酒足饭饱,走得时候还要带走一些家乡的特产。扪心自问:我们给了父母几多“孝心”?

由短片我们可以看到,“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有一份真实的“孝心”上,更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没有实际行动,“孝心”就是空洞的,也是虚无飘渺的。短片中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当母亲去世后,儿子追悔莫及,悉心为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希望在天堂的母亲能够亲口吃到他做得这顿饭。短片的感人之处就在这里,它让我们每一个人如醍醐灌顶一般:孝心有时间要求吗?对父母的孝心到底应该怎样表达?

孝心没时间要求,因为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有时候失去的东西,我们才意识到它的可贵。父母对子女的是爱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孩子的年龄有多大,这种爱都会始终如一。为了爱,他们可能变得牢骚不止;为了爱,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爱,他们有时候可能变得严厉苛刻……。同样,孝心也没有时间要求,子女要时时以“孝心”回报父母的对自己的这份“爱心”。很人多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父母在世时不去好好珍惜,一旦父母离世,才幡然悔悟,想起父母生前的种种好处,要么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要么捶胸顿足,悲痛万分,可惜这份“孝心”,天堂中的父母已无法享受。

这部短片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做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孝”是一种美德,对父母的“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其次,“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要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心情,回到家后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做饭、打扫卫生等小事做起,体会父母的艰辛。再次,做为成年人,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

视频链接:http://v.blog.sohu.com/u/vw/57661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