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方位了解一个人

(2011-03-25 10:43:34)
标签:

传统教育

传统文化

读书随笔

感悟随笔

教育思考

分类: 《论语》感悟

全方位了解一个人

《论语》感悟(二十四)

 

文/王营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的言行,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呢?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呢?”

感悟:在这一章里,孔子教导我们,要想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必须对这个人作出全方位的了解。首先,要看他外在的言行,言为心声,一个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必然受他思想的支配,因而从一个人的言行表现中,可以大体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其次,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他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一个为金钱而活着的人必然是一个贪婪之徒。三是了解他的心理寄托,即看一个人的修养和心境,他安心于什么?是安于享受,还是安于平淡?安于享受的人必然性情浮躁,稍不顺心,情绪便会大起大落。

但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真正了解一个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茫茫人海,很多人往往给自己带了一副“假面具”,嘴上说的,实际做的,和心里想的是两回事。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像林彪之流,“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一代英明领袖尚难分清好人坏人,况一芥草民乎?

“知人善任”是每一个普通百姓对领导干部的希望,领导干部在考察用人时,要全方位了解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不要被某些人的外部假象所迷,从而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推向领导岗位,这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做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学生,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被社会不良风气所污染,所以孔子在一章里指出的“察人”之道,对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一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外在言行,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不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二是当学生的行为发生偏差时,比如同学之间闹矛盾、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出现问题等,要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症下药,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三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坚定信念,加强修养,宠辱不惊,不为外界不良风气所干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