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理解老师的心
(2008-12-29 16:08:54)
标签:
感悟随笔教育观察教育杂谈随笔/感悟杂谈教育 |
分类: 王营评教育 |
家长,请理解老师的心
文/王营
前些日子,据《齐鲁晚报》报道,“范跑跑”事件尚未谢幕,“杨不管”事件重又登场。事发于安徽省长丰县,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的称呼。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公愤,有网民直斥杨老师“冷血”, 再联系到此前的“范跑跑”事件,不少人认为,“杨不管”比“范跑跑”更为恶劣。
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被当场打死了,而且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老师却能稳站三尺讲台,充耳不闻,且充当事不关已的“看客”,这件事听来确乎让人难以想象,难怪许多人对这位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发出强烈的“谴责”。是杨老师神经麻木,还是另有其它隐衷?事实上,许多老师并非都像“杨不管”一样,他们对学生都非常负责任,但是这种对学生的负责任,往往会导致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致使许多老师对学生“想管”而“不敢管”。试想,如果“杨不管”“管”了这件事,结果又将会如何?
不久前,又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在四川省隆昌县张老师任教的班级里,一名学生没做作业,她一着急,打了学生的手臂。而后,家长找到学校不依不饶,要求老师当面赔礼道歉。校长了解情况后,代表学校给家长赔了礼、道了歉,并提醒张老师“今后要注意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满心委屈的张老师第二天便用农药结束了自己33岁的年轻生命。
杨老师仅仅是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着急,打了学生的手臂,并没有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可能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目的是督促学生按时做作业,她在跟校长解释时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这个学生太贪玩了,经常不做作业。我曾不下10次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家长都不管。”可见,这是一位多么负责任的老师。然而,这样一位老师却在家长的淫威下,心里像背上了一副沉重的十字架,走向了自杀的道路,多么令人痛心!也许有人要说,这位教师心理素质太差了,不能经受挫折,然而当你面对好心被曲解、人格被侮辱的双重压力时,你又作何选择呢?
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引发的思考是:教师到底该不该管学生?“不管”是教师不负责任,“管”则给教师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难怪有人说,眼下老师实在太难当了!
不可否认,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已的孩子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受到任何一点委屈,但是“爱”不等于放纵,更不等于纵容孩子的失误,我相信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道德败坏、不学无术、危害社会的人。况且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也时常要求子女不做这个、不做那个吗?不也经常惩罚自己孩子的过错,甚至无端地打骂孩子吗?此时你又向谁赔过礼、道过歉?
推已及人,老师也是人,他们有的已经成为父母,有的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父母,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虽然不是亲子之爱,但这种爱是无私的,是长辈对于晚辈发自内心的精心呵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成人成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缺点,他们往往进行适当的“惩戒”,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与父母在家里惩罚孩子的过错没有什么区别,又何必向家长赔礼道歉?难道家长们都希望我们的老师成为“杨不管”吗?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生育养育了子女,有责任把他们送进学校接受正常的教育,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严格要求。然而,有时公众却把教师推上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坛”,片面地认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一张嘴的空洞说教,就能够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这只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空想,因为他们不明白,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就如种树一样,只有从小剪除那些妨碍成长的枝蔓,方能保证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指出是,惩戒绝不等于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罚和心罚,一切教育方式的使用都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