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考作文记录重大事件
文/王营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人们议论的重要话题。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是: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这样的题目便于学生发挥想象,不容易跑题,但要真正写出新意,却并是不太容易事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6个省份的高考大作文命题,直指刚刚发生的四川大地震。这些省份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广西、陕西和四川。其中,四川省单独命题,题目为“坚强”,与地震直接有关;其他5省份为全国统一命题的1卷,都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另外,北京在语文卷中也有一道语言表述题直接与地震相关。
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语文特级教师、原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说,全国高考如此集中的直击当年发生的大事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齐渝华说:“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发展,在高考中出现地震话题,实际是要求每个考生要在这个关乎国家发展的问题上作出回答。”
“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训。近几年来,各地高考作文大多以“话题作文”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写真话、抒真情,并且鼓励有潜能的学生写出新意。于是乎,一批以“创新”自诩,荒诞不经、立意低下的“满分”作文应运而生,这样的作文虽然有较强的可读性,很是刺激阅卷老师的感官,但缺乏深刻的意蕴,读后没有多少值得让人回味的东西,因此这样的“满分”作文也如过眼云,不长时间便被人们遗忘的一干二净。我并非要求学生的考场作文都写成一举成名的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青少年一定要学会关心国家大事,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所以,今年的部分省份以“抗震救灾”这一重大事件为内容命题,不仅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还能以高考作文这一特殊的写作形式,记录下全国军民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既能锻炼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其实,吴昌顺校长说的也许并不是事实。记得七八十年代,高考作文一般都要直击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学雷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那时候,只要一到中考、高考,语文老师便使尽浑身解数,围绕当年或者前一年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猜题狎题,一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种做法一旦形成了一个套路,就是一种投机取巧,对学生的发展不得,自然不可取。但偶尔用之,也并非不可以,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下之分,同写一个题目,只要不是雷同试卷,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写出不同质量的文章,只要阅卷老师公正评判,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能够区分开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