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移民”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

(2008-06-07 18:13:13)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观察

教育思考

教育杂谈

教育

分类: 王营评教育

“高考移民”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
 

文/王营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我陪同省派检查员中国石油大学的黄院长三人一同去东平三个考点巡视。高考期间,我们谈论的话题自然和考试以及招生录取有关,这期间我们谈到了“高考移民”的话题,我觉得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有见地。
   黄院长认为,“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首先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公平。东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速度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自然拉开了距离。比如当城里的孩子已经使用微机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穷的几乎买不起钢笔和练习本,学校里别说配备微机,连一台象样的录音机也没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能培养出与城里孩子相抗衡的学业成绩吗?

    其次是不同地区之间师资水平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由于贫困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居住条件差,工资水平低,因而使得部分优秀教师流向教育发达地区和大中小型城市,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的不公平。“名师出高突徒”,师资水平高则学生的学业成绩高,这是我们普遍认同的道理,因此教育发达地区的录取分数线普遍高于教育落后地区的分数线。

    正是因为这两个不公平,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有门路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本地成绩不好,参加高考难以考到一所理想的学校,便托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将孩子的户口迁移到贫困地区。于是在本地区三流的学生到了贫困地区却能考上重点本科,这对于教育发达地区相同水平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对于不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以外,我认为高校指标分配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悉,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名校,每年分配给北京市的招生计划,要远远多于其他省份,结果造成北京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其他省份。前段时间听到一个小道消息,仅去年北京四中一所学校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学生就相当于我们山东全省的录取人数。相同的成绩和位次,在北京市能上一个“211”工程的重点院校,而在
我们山东仅能走一个“二本”,这能算是公平吗?难怪有些人千方百计不惜花大钱为孩子弄一个北京市的户口。
    “高考移民”现象的产生打破了人才平衡分布的规律,剥夺了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重点名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据有关专家分析,不论是教育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大约其中的1%将来可能成为顶级人才,10%将来可能成为优秀人才。试想,大量“高考移民”进入一个贫困地区参加高考,就必然使本地区10%优秀人才无缘进入全国著名高等学校学习,这不仅是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好在许多人大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现象的危害,他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比如按各省的考生人数的比例确定重点高校的招生计划或者按不同地区分配招生计划等,我省今年严格要求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报考,这些建议和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国家一定逐步解决好这一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