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需要领军人物
4月26日,我们听了原上海市教研室主任张福生和青浦区教研室副主任李永元的报告,两人讲得都是经“有效教学”的问题,张主任侧重于理论阐释,李主任侧重于实践探索,报告都很精彩。
上海的课程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我想与这些一流的教育专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里不仅有闻名全国的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等一大批学科教学专家,也有青浦经验的创立者顾泠沅等一批站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育实践家,可谓才俊辈出,人杰地灵。
由此我想到,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学科,要想有一番作为,在本地区或本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必须有领军人物。这样的人可以是行政领导,也可以是一般工作人员,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人格魁力、超前的思维、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较强的业务示范能力。就拿教育系统来说罢,一个学校能否在一个地区有影响力,关键在校长,因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校内某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看有没一个能够在业务上起引领作用的教研组长。
俗话说,人熊熊一人,将熊熊一窝,没有一个明白人做引领,一个群体的工作水平就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甚至会使这个群体最终走向毁灭。但是,这样的引领人也并非上天赐予,而是产生于一定的土壤和适宜外部气候环境。不可否认,有些地区目前的外部环境还不利于产生这样高水平的引领人,而倒适合产生一些能力平庸、无所事事的“瞎指挥”,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环境往往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而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能找到一位时时指点迷津的明白人,则可以加快一个人的成长步伐。有人说,现在的青年教师虽然有学历,但知识基础不牢,素质不高,很难造就,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由于近年来教师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导致许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大都不愿意报考师范类院校,因而这些高校录取的几乎都是三流的考生,培养出来的也自然是一些三流的教师。这也许是我们无力改变的现实,但这绝不能成为师资水平下降的理由,因为这些人虽然高考分数差,但是并不能证明他们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高分者也并非一定能够成为教育名家,关键看我们怎样培养他们,怎样引导他们,是不是能为他们找到一位专业成长的引路人?是不是为他们搭建了专业成长的舞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