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随想
进入四月份以来,教育局机关积极响应省市县号召,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求学完局党建办规定的学习篇目,并记好学习笔记;第二阶段是深入调研,查找问题,要求找出自己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基层学校的深入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阶段是制定措施,认真整改,要求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工作措施和整改方案;第四阶段是检查验收,巩固成果。上周六刚刚开完转段动员会议,目前整个教育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
说句心里话,这次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如果按照上面的设想扎扎实实地搞下去,肯定能够起到凝心聚力、开拓思路、提升工作水平的作用。但是事实往往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许多人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以为这又是在搞运动,在制造标语口号,不是通过认真参与活动检视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而是走形式、走过场,所谓的教育活动最终变成了抄抄笔记、写写总结,发发牢骚,从而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客观地讲,有些单位确实把活动搞成了运动,搞人人过关,提出了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如在这次活动中,有的部门挂出的标语是“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这不是典型的唯心主议吗?与过去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话,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试想:学习有什么不好,现在不是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吗?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一点政策法规,工作起来不是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吗?找一找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好?人无完人,现在不是要求做“反思型”教师吗?古人尚能做到“三省吾身”,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找问题,探索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呢?领导干部搞一搞调查研究又有什么不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调查研究做出的决策不是更科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吗?
在上周六的转段会议上,局长说:“要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因为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符合辩证法,也富有很深刻的哲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的,不能发现问题,就看不到矛盾,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工作也是这样,一个人只有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它做为一项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不断进步。由此我想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这些问题既可以是自身思想观念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就有了一个新提高吗?这样日积月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工作不仅富有挑战性,时时充溢着创造的乐趣,而且工作水平也会一步一个台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