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三排”学生
我听课几乎都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专门观察最后三排学生如何听课、如何学习。结果发现,后三排学生往往是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他们很少抬起头来听课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目光呆滞,无所事事,有的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甚至有的学生在睡觉,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在让人担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他们往往喜欢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讨厌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所以在安排位置时即把他们放在“后三排”,以防止他们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任课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上,他们往往喜欢那些思维灵活、善于表现自己、成绩突出的学生,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机会,因此“后三排”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重视,对学习渐渐失去了信心,破罐破摔,久而久之便成了后进生。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应有的题中之义,课堂教学不应成为差生的制造厂。“后三排”学生并非个个都是笨蛋,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相当聪明或者具有某种特长,只不过由于他们长期的知识缺陷积累,或者存在某些性格、心理等方面的不足,不爱表现自己,因而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教育者也往往难辞其咎。
教师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智力宝藏,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树立“每一名学生都能行”的教育理念,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不分快慢班,均衡搭配师资,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要坚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合理安排座次,创设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发挥班集体的整体优势,保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旦出现后进生,班主任老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而不是把他们放在“后三排”,让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任课教师对于后进生更要关爱有加,信任有加,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享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
教育是公平的事业,每位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权利,爱和责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躬身实践的崇高理念。关注“后三排”学生,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中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