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回春秋(二十六)—— 卫国之乱

(2018-03-15 11:24:06)
标签:

杂谈

卫庄公娶的妻子就是《诗经》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庄姜美而无子,于是卫庄公又娶了陈国之女厉媯。没想到厉媯生了个儿子孝伯很早就死了。好在厉媯的妹妹戴媯作为她的媵也嫁到卫国,生了公子完。于是庄姜就把公子完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养。


州吁的出身应该是比较低,只说他是嬖人之子。这个嬖人之子弑杀了继位后称为桓公的公子完,就是戴媯生的、庄姜养的那个儿子。为了耀武扬威,前卫废公州吁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指责了郑庄公一通,带着陈、蔡和宋殇公一起去打郑庄公。郑庄公哪儿是那么好欺负的?没出动兵车,用了步兵使了诈败之计把前卫废公给糊弄了。


州吁可能心里也知道这是诈败之计,但他的目的就是要打了胜仗这个声名而已,既然已经名义上得胜,国内又一团乱糟糟,废公就回去了。问题在于他回了卫国之后,卫国还是民心不安定。毕竟是弑君篡位,而且是出身低微的庶子,废公心里也很不安。于是就和他拜的大夫石厚一起商量怎么安定民心。


石厚在州吁还是公子的时候就和他交往亲密。他的父亲石碏劝谏庄公要管束州吁不要纵容他的时候石厚对州吁的态度是一如既往。后来州吁逃亡他也跟着一起。桓公继位的时候石碏已经退休了。这时候废公和大夫石厚安定不了卫国的局面,觉得姜还是老的辣,于是一商量就想到去问问退休在家的前大夫石碏怎么办。


说实话,石碏还劝庄公,他自己也一样没管好儿子,让石厚跟着州吁一起做出来弑君篡位的事。石碏跟自己的儿子说,废公要想取得合法地位就得自上而下。如果能朝觐天子,就明正言顺了。当然,天子不是谁都能朝觐的。石厚作为一个大夫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接着他父亲,怎么才能见到天子。石碏就跟他说,陈国国君陈桓公很得天子宠信,可以让他帮着说说话。


接理说这么明白的圈套,很容易识别。废公和石厚可能是专注力全在地位合法化上,就没注意到。石厚可能觉得木已成舟,州吁已经是国君了,他自己也是大夫了,到了这一步父亲也就只能帮着他稳固地位,再没别的办法了。还有就是可能也没想到亲生父亲会算计自己。于是“厚从州吁如陈”。废公和大夫石厚还真放下身段亲自到陈国去商量大事了。


开头说过,公子完的生母戴媯就是陈国人。陈国人对于这个杀了有陈国血统的卫国国君的篡位者肯定是恨之入骨。前大夫石碏也等自己儿子和废公一走,立刻就派人去陈国说“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这两个人确实杀了国君,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把他们除掉。石碏自己感叹说“老夫耄矣。”按《礼记*曲礼》的记载,大夫在七十岁以上可以自称老夫。耄,原指年纪,八、九十岁叫耄。此处是石碏自责自己昏乱。


陈国人果然就制了废公和石厚,然后让卫国人自己来处理家事。这时候石碏亲自去了陈国。在陈国濮地,卫国的右宰丑杀了州吁。而石碏则让自己的家宰獳羊肩杀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史称“大义灭亲”。《左传》赞石碏“纯臣也”,就是说他毫无私心。


那么现在卫国就没有国君了。桓公完被废公州吁杀了,废公州吁被卫人自己杀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谁上?最后结果是“卫人立晋”。卫国人从邢国把公子晋接回来立为国君。公子晋是卫庄公的儿子、卫桓公的弟弟。


《公羊传》“立之非也”。意思就是这是非礼的行为,所以说卫宣公继位也是篡位。因为他是桓公的弟弟,不是桓公的儿子,不符合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且宣公是众人拥立的,没有先君之命。

《穀梁传》是一样的态度。“晋之名,恶之。”认为直呼其名“晋”就是因为憎恶这个人,憎恶他夺位。虽然公子晋得众,得到众人拥护,“得众,则是贤也。”得到众人拥护是因为贤能,公子晋是靠贤能之名夺位。但从本质上说和州吁没别区。“《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诸侯的位置是依据是否嫡系正传,而不依据他是否贤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