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燕享等各种用途。
《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镬。郑玄作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脀于鼎。
从郑玄的解释来看,镬是煮肉的,煮好了放在鼎里。
鼎的分类很复杂。从考古发现,体型上的有列鼎,小型的为盂鼎。但又有观点认为,盂鼎是专用于燕飨的大鼎。
《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作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
有观点说升鼎是实牲体的祭器。一般的鼎即通常生活实用的,称为(食人)鼎。
或曰,盂鼎就是镬。镬的本义是无足的圜底锅,殷墟小屯有出土。颜师古也注:鼎大而无足曰镬。
鼎,用于明尊卑、别上下。表现特别明显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
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太牢,盛放牛。余者: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七鼎,为大牢,减少鲜鱼和鲜腊。到了东周,礼崩乐坏,连诸侯也可以用九鼎了。卿大夫五鼎,为少牢,羊、豕、鱼、腊、肤。士三鼎,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只有豕。
商鼎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
鬲鼎俗称分裆鼎,是鼎和鬲和混合,上似鼎下似鬲。
扁足鼎是有特殊功用的鼎,所见者虽形制各异,但没有太大的。小扁足鼎的足有时连铸一箅形盘,用以承炭火,为食物加温。但是炭火可置量少,故认为只是辅助性的食具。
西周时鼎的数量很多,是青铜礼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形制有:圆鼎、方鼎、异形鼎。
异形鼎是温器,可以足下放炭火给食物加温。
春秋初期,承西周制。春秋中叶以后及至战国,青铜器形及纹饰变化非常大,一直到战国中晚期。
以下实物都是作者君亲眼所见,照片亲手拍摄。希望更多实物能带让读者具体化的理解。
四十三年铜逨鼎,西周晚期,陕西眉县杨家村青铜窖藏出土。有铭文316字,记述了逨治理林泽有功,被周宣王册封、赏赐。


环带纹铜鼎,春秋时期,甘肃礼县大堡山遗址出土。

铜方鼎,西周。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出土。

圆鼎,商晚期,河南荥阳小胡村商墓出土。商晚期铜鼎的经典款式。三足下有烟熏痕迹,为实用器。

圉方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鼎盖可以倒置作盘。“燕侯赐圉贝”,圉得到了燕侯赏赐的货币贝,“用作宝尊彝”,因此圉制作了这件纪念品。

扬鼎,扁足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小口鼓腹鼎,战国中晚期,用于烧水的实用器,燕国特有,北京丰台出土。

兽面纹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亚盉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兽面纹鼎,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兽面纹鼎,西周早期,有扉棱,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兽面纹鼎,云雷纹为底,高浮雕动物纹为主,西周早期,随葬品。

父丙分裆鼎,西周早期,分裆有利于大面积受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