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陈元康走到高澄近前的时候,中书令崔季舒恰巧也从屋子里面走出来。
他本来是想请主上安寝的,刚才他一直在屋子里看着孤云等几个宦官收拾清理。看高澄的意思,恐怕要在河阴盘桓几日。
崔季舒便惦记起天子的膳食起居来。
刚要感叹那屋子里面之简陋,以自夸他亲自动手收拾的功劳,但见这情景,他倒有分寸,什么也没说,默默立在高澄身边。
“长猷兄,哪儿来的消息?”高澄已经猜到了是战报,终究还是没忍住,不等陈元康说话便先发问。
“主上,宇文黑獭果然不肯旁观,已经命王思政驻弘农,他自己也到了潼关。”陈元康先把第一个比较起来就不那么算太差的消息说出来。
这其实也是预料中的事。高澄心里稍安。
弘农是魏国专为驻防修筑的城池,魏军要屯驻这也是人家自己地盘的事。虽然企图不良,但也没什么可说的。
宇文泰自己已经从长安到了潼关,倒还真是热心。可见其期望之大,野心之深。
但魏国之患,这并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主上,还有侯景……”陈元康欲言又止。
刘桃枝下意识握紧了腰间剑柄,那神色就好像侯景正在眼前,可任他砍杀一般。
高澄无言语地看着陈元康,他心里的感觉已经不好了。
“侯景夺了豫州,渡了颖水,已经连长社都夺了去。”陈元康尽量放缓了语气,心情沉重地把消息说了出来。
“什么?!”崔季舒倒抽冷气,大惊失色,脱口惊呼。“慕容绍宗跑哪儿去了?”
高澄也意外了。他没想到侯景这么所向披靡。而且他和崔季舒的问题一样:慕容绍宗跑哪儿去了?慕容绍宗就算败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这其中必有缘故。
“慕容行台退回了洛阳。”陈元康回道。
“退回洛阳?”高澄按着剑柄,随意在庭中踱了几步,他垂首细思,倒没有勃然大怒,只是下意识地顺口默念,像是在问自己怎么会如此。
见天子心意莫测,没人敢说话,都看着高澄。
这事确实蹊跷,慕容绍宗为什么这么畏首畏尾?又一溃千里,这究竟是原因?
“长猷,不必再等斥侯消息了,朕现在就去洛阳。”高澄止步转身抬起头来吩咐。
看样子他现在就是要离开。
“大家,劳碌了多日,好不容易到了河阴,休息一夜再走不迟。”陈元康还没说话,崔季舒劝道。
他弄得一身尘土地亲自动手和内宦一起好不容易收拾出个模样来,没想到高澄连进去看一眼都没有。他岂不是白忙一场。
刘桃枝看一眼崔季舒没说话。他倒是愿意立刻就去洛阳,他恨不得立刻就把事情弄个明白,好知道侯景究竟是什么动向。
“只是陛下太辛苦了。”陈元康虽也想弄清事情原委,不过心里也确实觉得高澄辛苦。
他心里最清楚。当日高澄在河桥之战中中了赵贵一箭,在河阴城中九死一生。就是在这破屋之中由金疮医取箭。仓促间找不到麻沸散,只能靠区区茴香剂止痛,也实在是不堪回首。
府公高敖曹殒命此处,他又岂能不想为故主报仇?
“侯景都已经取了长社,顷刻便乘风而来,让朕坐以待毙不成?”高澄已经向外面走去。
他的不悦之情已经算是非常克制了,总算没有大发其怒。然而他心里的焦虑不堪陈元康等人无人不解,也不敢再劝了。
为了行动快捷,高澄只带了五百铁骑先行。趁着夜色就往洛阳城去了。有武卫将军刘桃枝随扈,崔季舒一定是形影不离地随行,另外还有龙骧将军彭乐护驾。
彭乐是故神武皇帝高欢的部将。前魏高欢还是大丞相、渤海王时,邙山之战攻取玉壁,彭乐就一直追随在侧。
高澄得位之后喜欢他性率直又勇猛,还是父亲旧部,更加以重用。
高澄下令二十万齐军在河阴驻扎休整三日。侍中陈元康也留在河阴城。三日后除了再多留些人马辅助原守军驻守,以确保河桥安危,另外陈元康再率余下人马至洛阳接应。
除了侯景,还要严密关注弘农、潼关的魏军动向。王思政倒还罢了,想到宇文泰就在潼关,高澄心里除了警惕,居然还有种兴奋的期待。
洛阳城。
斥侯打探的消息确实没错,东南道大行台、骠骑将军慕容绍宗确实正在洛阳的官衙内和部将们商议退敌之策。
大行台的官衙内灯光亮了一夜,时至黎明,慕容绍宗听到外面嘈杂起来,甚是奇怪。难道还有人敢在他的官衙里作乱?
关键是这么不懂规矩。
正心烦意乱的慕容绍宗真是勃然大怒。堂中议事的大行台大声唤人入堂来寻问。
在座的部将面面相觑没人敢劝阻。谁不是和大行台一样心中忧虑如焚,又怎么能劝得住大行台的火气?
一时不见有人进来,外面又没了声音,慕容绍宗更觉得奇怪,简直火气冲天,实在忍不住,离席起身向外面走去,要亲自去瞧瞧。
辅国将军潘相乐等人也都纷纷起身跟上来。
慕容绍宗从堂中出来,还未见外面的情形便大怒喝道,“究竟何事?速速报来!”
无人回答,鸦雀无声。而已经走至堂外看到外面情形的慕容绍宗见外面的偏、裨将佐和侍从、兵卒都纷纷跪叩在地,向着院门处那刚刚进来的一人。
那是个甲胄在身的年轻男子,腰间佩剑。身边还侍立着许多人。
慕容绍宗离得远些没看清楚,他正要往前去看,忽然被人从身后一把扯住。慕容绍宗惊讶之下回头看,是辅国将军潘相乐。
“慕容行台且慢,莫不是主上派来的上官?”潘相乐虽然敦厚和气,但是心思细腻为人又机灵。怕大行台盛怒之下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他特意提醒。
这情景明明就很不对。
潘相乐是没见过天子,也只能想到这儿了。天子出都,向南而来,他已得到探报,这时候自然想到这儿。
高澄身边的龙骧将军彭乐几步走上前来,迎着走过来的慕容绍宗喝道,“慕容行台被侯景气糊涂了吗?竟然眼拙至此,连主上都认不出来了?”
彭乐也没见过慕容绍宗,但看这情景也能猜度出来。
果然让他猜对了。
彭乐长得眉重眼大,面如满月,耳大口阔,肤白而身量高,面相很讨人喜欢,人又显得很威武。他只是个从三品龙骧将军,居然敢抢在前面去呵斥大行台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已经走近了,看清楚年轻男子自己摘下兜鍪,露出极美丽的面孔,那双绿眸子格外引人注目。这不是高澄还是谁?
慕容绍宗知道天子出都巡狩,也刚刚知道高澄已经过了孟津的河桥。他正想着商议出御敌之策,打退了侯景再去见高澄。
没想到高澄这么快就到了洛阳,不等臣子来拜,自己倒来见他。
“主上!”慕容绍宗忙跪下来叩拜。
潘乐等人也跟着跪拜。心里惊讶不已,原来天子竟是这样姿容倾国倾城之人。
别人还没说话,彭乐一边退回高澄身边,一边笑道,“大行台对侯景一点脾气没有,倒敢对主上施横,真是横行于国门之内。”
这是对慕容绍宗的公然嘲笑。
跟在高澄身边的崔季舒看彭乐今天格外神采飞扬,言语随意,可看他又不像是恃着天子恩宠而骄横。私下里觉此人也实在是过于直白了。
倒是刘桃枝一丝表情没有地抱剑立于高澄身后。
“大行台连朕都认不出来了?”高澄感叹。
他命慕容绍宗平身,进去说话。高澄没有一句呵斥彭乐。心里明白的人都看出来,天子很喜欢这个憨直的人,并不觉得他过分。
不呵斥彭乐,这种态度本身对慕容绍宗就成了一种压力。
高澄的语气里反倒对慕容绍宗有一丝微讽。虽然这一点微讽表面上听起来是因为慕容绍宗竟没有认出来他。但要往深了想,这话可轻可重。既可以说是认不出来,也可以说心里就没有天子。
“陛下,臣御敌不力,让陛下远涉江湖,是臣之罪也。”慕容绍宗没敢起身。
“慕容行台,有没有御敌之策倒不是最要紧的。侯景为何如此有威势,步步进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行台知道吗?”
高澄语气悠悠然地问道。
本章完
作者:@沅汰
本作品在新浪微博首发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讨论,也可搜索
相关合作请私信联系
本书连续阅读:《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
了解本书前情,请阅读《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