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排队串行到国学

(2013-10-11 09:26:58)
标签:

国学

传统文化

幼儿园

排队

家长

分类: 礼之用
幼儿园下学了,家长要按不同的班级在大门口排队接孩子。幼儿园门口没有任何可遮蔽之处,所以冬天大风,夏天曝晒,家长为了接孩子都要任自然之风吹日晒而受之。更为了早点接到自己的宝宝,很多家长甚至在放学前半小时就在门口等待。

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孩子们年老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按理说,老人应该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且这还是在幼儿园门口,最应该讲究尊老爱幼的地方。可是偏偏有些年轻的家长,明明心里对孩子的要求甚高,但是却从来不要求自己。

一些年轻的妈妈,不管来得早晚,距离队伍数十米之遥便开始仔细观察,当然是从头看起,只要看到队伍里合适的位置上有稍为熟识的其他家长,立刻便直奔而去。也不管与其熟与不熟,也不管其年龄辈份,甚至都懒得花心思去找个合适的话题,便站在队伍外面,那些被选定的队伍中目标家长的身边,看似热络地与人家聊起来。等真正一放学铃响,自然而然地也就站在队伍里那个位置上不走了。

某次,亲眼看到一年轻妈妈,走向队伍前面一位明显是爷爷或姥爷的老年男子,拍其肩背,语气轻眺地搭讪。老年男子似有尴尬,一语不发,脸微红,无奈地听任其插队。

至于吗?不就是接个孩子吗?多大点事啊。晚接一会儿怎么了?能晚出十天半个月去?几分钟的事而已。还是你不能被风吹日晒,或是你的孩子不能被风吹日晒?泥涅的还是糖做的?纸糊的还是皮画的?

尤其讽刺地是听到几个映象里最能插队,最不讲究仪节的妈妈在一起讨论孩子们背《弟子规》的事。一个个口沫横飞地表达着自己孩子能背了《弟子规》中那十来八句片段的兴奋。纷纷表示,自己背不下来,但是对照电脑,不是书,是电脑,看到孩子都背到哪儿哪儿了,那个兴奋呀。

不力行,但学文,有什么可兴奋的?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说,《弟子规》开篇说的也很清楚嘛,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习所谓的文化,并不是第一重要的事,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否则就是你把十三经倒背如流又怎么样?人人有IPAD,人人有手机,处处可上网,谁的脑子里装的东西比网络还多?

其实绝大部分家长,包括幼儿园,还是把所谓国学教育定义在背诵为首要点的层次上。如果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仅止会背些皮毛词句,其实和没学过也差不多。既不能怡情悦性,感受其美好,让自己心底快乐流淌,又不能真正明理,做为行为之依据,那还何谈继承传统文化?根本连知晓都谈不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标准之杂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