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梦想·外来工不“外”

(2008-01-18 22:37:37)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城市梦想

外来工

家园

清箫伴月

原创文章

杂谈

分类: 锐评·杂谈(时政评论)
城市梦想·外来工不“外”

 城市梦想·外来工不“外”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将至,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企业主面前,那就是工人回家过年后明年是否能准时返工,否则工厂就要遭遇用工荒。前几年,这个问题成了泉州众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一场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讨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闻名全国的泉州用工荒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这跟泉州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外来工的政治、经济待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泉州已成为外来工的首选地之一,每年的返工率均居全省前列。(关于泉州改善外来工用工环境的具体情况可见拙作《我的城市梦想·风物长宜放眼量》《我的城市梦想·野百合也有春天》《我的城市梦想·安得广厦千万间》《我的城市梦想·春到人间草木知》《我的城市梦想·百般红紫斗芳菲》)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泉州每年的用工缺口仍然有几万人,大厂还好,很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厂子的处境就很窘迫了,一边是紧急的订单,另一边却是无工人可用的尴尬。于是,出现了工厂间相互挖工人的恶性事件,引发了新型的劳资纠纷;另一方面,部分外来工趁着工厂缺工人的困难,向工厂提出各种条件,其中有些很不合理。

 

    透视这些乱象,我们进行思考,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就在于我们的城市还没有成为外来工们的第二个家,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光荣感。一句话,外来工还是姓“外”,这个城市的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对他们开放,更别说与当地人享受同样的待遇了!

 

    对于我们的城市而言,大量的外来工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例如租赁房屋如何管理,外来务工人员如何维权,他们的生活状况等等。

 

    笔名为“草根子民”的作者罗向冰在“百灵社区”里发帖——《一个深圳外来工的感慨:知识改变不了命运》。他饱含辛酸地回忆了自己深圳10多年打工的生涯,自己为这座城市付出了人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和才华。而到头来,却发现在这个城市里还是没有自己的位置。而故乡,已经“回不去”了。

 

    他写道:“其时,广东珠三角很多城市,当然包括深圳,都在大张旗鼓地评选“优秀外来工”,我也倍受鼓舞,以一不怕哭、二不怕屎的饱满热情参与其中,白天干城里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晚上去“城中村”三五个人挤在一起。我还经常就着昏黄如豆的“节能灯”看书写作画画,为自己加班,满心憧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10余年过去了,虽然在业界硕果满枝,也有幸被省级和地市级文艺刊物聘为‘总监’‘副主编’,而最终只能是浪上之萍,无法落地生根。”“在深圳奔走了10多年,我也累了,而此刻的城市只是我奔忙旅途的一个驿站,遥远的乡村成了我用文字和图象保存的‘家’的碎片和回忆的梦境。我们的一生也许在‘城市’和‘乡村’的概念中彷徨无助,从而把本来应该创造价值的青春和人生消耗殆尽。”文章结尾,他伤感地发问:哪里是读过书的民工们今后的生路?

 

    是的,哪里是他们的出路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外来工不再姓“外”,让他们融入这座城市,从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温暖和真情,把这座城市当作第二个家,他们也是这个城市的主人翁。

 

本周文章链接(请朋友们评论不要少于6个字,谢谢了):

对台湾“立委”选举的一点感怀     新的一周,新的城市  

城市梦想·盲道不“盲”           城市梦想·公园姓“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